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九章 本性 (第2/2页)
。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 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恕己而自恕也。 ……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 穷山恶水出刁民,衣食无忧生君子。 ……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人自净其心。 …… 夫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 ……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 食、色,性也。 …… 恍如有一道霹雳在心头炸响,李承佑蓦然停下笔,看向了最后写下的那几个字―― 食、色,性也。 凝视许久,李承佑目光又向上扫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万物负阴而抱阳。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人自净其心。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食、色,性也。 …… 从下而上一一扫过,李承佑目光微停,拿起另一张纸又单独摘写下来。 其后。 盯着纸张上这些单独摘录的词句陷入沉思。 时间流逝,不知过了多久,李承佑从沉思中醒过神来,视线又落在了纸张上的“食、色,性也”这四个字上。 凝视许久,李承佑拿起笔再次落下。 食,生。 色,乐。 人之本性有二……贵生、贵乐? 略微停顿,沉思片刻,又微微摇头,划掉了上面这行字,移下又写了一行。 人之本性有三,贵生、贵乐……贵我? 生,生存、安全。 乐,享乐、人欲。 我,唯我、自我。 没有了生存问题的困扰,个人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去追求享乐,追求自我,就如金智秀和金智妮……正因没有生存这个问题困扰,有了退路和后盾,她们才有任性的资格,才能不顾虑父母和亲友的态度,只在乎去满足自己心中的欲望,去追求所谓的自我。 若是她们连生存、连一日三餐都是问题,就如同那些处于底层温饱线的穷人一样,又何来的底气去任性和坚持? 正如饱暖思h欲,饥寒起盗心。 人只有在温饱的问题解决,没有后顾之忧之后,才有余暇去满足本性中贪图享乐和追求自我的一面。而在温饱的问题都危机重重时,又哪来的闲心去讲究礼节和良善,去在乎道德和律法。 无善无恶心之体,衣食足而知荣辱,人的本能决定人的选择。 就如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生存是支撑享乐和自我的基础。 假如生存都是问题,又何谈自我和享乐? 又如女人所谓的安全感,这个所谓安全感的本质和底层逻辑似乎也简单了。 安全感是什么? 从人的本性或本能考虑,安全感就是,解决生存问题,满足了生存的本能欲望,减轻或消除生存之忧后,才有资格去追求本性中享乐和自我的一面。 也正如他。 又或女人常diss男人的那句,男人有钱就变坏。 他,又或者说,那些变得有钱、经济富裕的男人,之所以会放任、懒得节制自己的欲望,不也正是因为没有生存和安全的危机嘛。 而女人之所以对安全感这么执着,正是因为只有消除或减轻生存的困扰后,她们才能有余暇去满足个体本性中的追求享乐和追求自我的欲望。 而保生、求乐、贵我,这是人所共有的本性。 女人如是,男人也如是。 其中的区别,uu看书只有因性别差异导致本性中各个部分所占的偏重不同,却没有例外,都遵循这三个本能。 想到这。 李承佑的思绪忍不住蔓延开来。 但如果人的存在就只是为了满足本能,那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又或者说,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前世和今生,两世为人,他似乎从来没有深刻地去思考过这个问题,似乎都只是在糊里糊涂地活着,迷失于他的本能欲望之中。――挣钱、活着、追逐名利、然后再挣钱、满足欲望……这就是他的前世。 糊里糊涂的活,然后再糊里糊涂的死,这样的人生真的有意义吗? 他的存在就只是追逐本能的奴隶? 李承佑悚然一惊。 他忽然醒悟了,他蓦然明悟为何感觉之前的灵光一闪的那些词句他下意识地觉得对他极为重要。 只因为。 两世为人,他竟然都只是……在糊里糊涂的活。 放开那个导演https://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