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笑什么笑 (第1/2页)
听说李敬来了辽东。 赵缨络带着赵珠珠,立刻从沉州赶来了辽阳。 她以为李敬打着视察军务的幌子来看她。 强忍路上的颠簸,一路马车跟着护卫的士卒风驰电掣。 连路上饮食也用干粮垫巴。 何曾想,刚进城,就看见了李敬身边的两个夫人和侍女。 眼里顿时起了雾气。 蛮腰一扭,转身而去,就跑回了自己宅院。 看着赵珠珠嗔怪的眼神,李敬岂能不明白。 处理了手上的事情,就走到了赵缨络院子里。 “靖王功勋卓着,鸡犬升天,身边的绝色佳人都成为了夫人,哪里还顾得上我这北狩被完颜宗翰强占的女子!“ 李敬倒不至于门都进不去。 话里的酸味,脸上那份受了委屈的楚楚可怜相。 赵缨络跟北狩的其他长公主很大不同。 从汴梁就被完颜宗翰霸占,别看完颜宗翰性格残暴,强占了她,但对分给自己的女人极好。 正因为如此,她比其他北狩公主吃的苦头,少了太多。 完颜宗翰长时间在外征战,府邸没人敢管她,那些有辱赵宋战俘的事,一样都没沾到,骄傲的很。 其实赵福金,赵玉盘同样骄傲。 两人骄傲到了骨子里。 流露出来的时候很少,只是偶尔做事时候不接地气。 “我的长公主,何必跟书倩她们这些可怜人计较,我也是没有办法,太后有令,我外出要拿出王爷的气派,这关呼朝廷的尊严!” “她们算什么可怜人,天姿国色,你问问临海居的女官,军中女官,有多少人羡慕她们,就连我两位jiejie,也羡慕她们,可以名正言顺的给你.......” 赵缨络都着小嘴唇,还在喋喋不休。 谁料李敬却抱了上来,还用手拨弄衣服上的腰带。 “让爷看看,辽东这风有没有把美人吹瘦了!” “不要啊,这光天白日的!” 李敬才不管这么多。 连赵佶默认了女儿笼络自己的事情,撒手不管。 这事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美人陪着,时间过得飞快,从辽东回来,再到高丽,东洋,燕京,登州。 登州到南洋的船队已经跑了两趟了。 高丽路招募十万精壮,分散安置燕京,冀北,辽阳,参照宋人和扶桑劳工之间的酬劳,给他们过度一段国民待遇的时间。 扶桑提供十万劳工,分散安置登州,冀北,燕京做最最累的活。 再加上从南亚弄来的数万技术工匠。 宗泽从汴梁编组的部分农垦军团。 环渤海沿岸,到处都是热气腾腾的工地。 “辛苦靖王,你这么走一圈,可比本宫巡视一圈,成效显着!” “太后,你这要折煞我!” 李敬也没想到,他回到登州的时候,不仅梁扬祖,李纲到了登州,连皇后也带着新帝过来接他的船。 “大宋蒸蒸日上,功劳都是我大宋朝臣,将士的,我只不过最多算是穿针引线!” 未来的大宋都城,李敬设计的那叫一个气势恢宏。 各种琉璃瓦建筑,隐现山水之间。 细微之处,用华夏风格结合西洋各式装点,精凋细琢。 看着一摞摞图纸就让人神往。 横竖的主轴大街延绵十里,几十辆四轮马车并排,都绰绰有余。 高耸的宫墙城门,还能让军阵从门前显摆。 “靖王,不是说要勒紧征战西域吗?本宫看你让人带回来图纸太夸张了。” “这不是我三代帝王的寝陵,都从简了嘛!” 宋沿袭了唐代的皇帝寝陵制度,从帝王登基,就开始修建自己的寝陵,直到完工。 因为靖康之乱,赵桓的陵墓还没开工。 就被掳了。 倒是赵佶在位二十多年,陵墓早就修好,战乱时候盗贼也不掘空坟。 看守陵墓的宦官和军队都散了。 李敬和宗泽建议一切从简,皆时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墓室。扩大部分地上建筑,方便祭奠。 简单明了,李敬的工笔画惊艳了赵佶,都还没弄懂其中细节,就同意了这个花费不大的方案。 “登基时候,各藩国也答应组织工匠到燕京参加都城建设,这些人用着便宜,藩属国的意思,管饭,饿不死就行了,花不了多少钱!” “行,本宫事先声明,只要征战西域时候不缺银子,一切都好说,要是缺钱,仔细你的皮!” 朱琏说话越来越有上位者的威严了。 不过面对李敬她始终摆不起太后架子,想当初二龙山遇见李敬,穷的那个叮当响,赏人的钱都是人家李敬抢了山贼孝敬她的,若非李敬出现及时,怕命都没有了。 说完她自己都绷不住笑起来。 “上我的马车,你一走两个月,新帝几次闹着渡海去找你!” “好啊!” 李敬一边答应,一边走过去摸了摸顾无双和乔清澜抱着的孩子。 转身上了重新给朱琏打造的豪华马车。 赵柔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直落在李敬身上。 好苦恼。 女孩长大了,也登基了。 一点都不方便。 她好怀念二龙山下,李敬跑下官道,抱着她爬上去那种感觉。 也好喜欢每次看见李敬回来,就飞扑上去那份喜悦。 如今母后不让了。 自己也不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下,跟李敬过于亲密。 看见母后邀请李敬上马车。 心里那份欢呼雀跃,抢先一步踏上马车,等着李敬坐在身边。 马车内的位置,都是对着的,朱琏岂能不明白,赵柔嘉这么坐下的意思。 果然,李敬上了马车。 兴奋的赵柔嘉一反码头上沉默的样子,就叽叽喳喳问起来。 “李敬,李敬,你说靖康武三军不动,宁王带着几路精锐出马,可以灭了西夏吗?” 早在宋金辽东之战刚落幕的时候,复兴报就放出了让西夏血债血偿的吼声。 还历数了西夏军陈兵西北,牵制我大宋边军,派出辅军协助金人屠杀我河东,洛阳等地百姓的屡屡暴行。 大宋疆域内,民愤极大。 各地士绅,百姓都伸长了脖子,等着王师兵发西北。 靖康武三军不动的消息。 在复兴报上的解读,更多的是杀鸡焉用牛刀。 大宋百姓对此战议论纷纷,也信心满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