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0章 明贬暗升  (第1/2页)
    ,我真是佞臣啊    武昭的这一系列的命令,着实让人没有想到。    就连武豫都没想到,武昭竟然是下令,发动一切力量,帮自己夺回豫城。    这样的结果,让一直以大智慧著称的大智菩萨,都有些看不明白。    豫城丢了,最受伤的就是武豫。    豫城丢的是时间越久,双方打得越惨烈。    武昭能够获得的好处,自然是越大。    可是武昭竟然有如此之气魄。    不说其他,但就是这份气魄,就已经超过了武朝许多的男性帝王了。    西域佛国的佛军,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是突然袭击。    不过同样是因为突然袭击,所以他们的辎重等,携带的就并不算充足。    再加上这里虽然不属于武朝的腹地,但是却算是玄州腹地。    如此一来,这一支佛军属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如果按照大智菩萨之前的设想,他这神来之笔,可以引得武朝内讧的话。    那就算是孤军也无妨。    可是现在武昭展现出来的气魄,已经注定了这一支孤军的命运了。    事实也是如此,在整个武朝的围剿,再加上定国侯五万赤焰军,以及带兵回来的武豫联合围剿之下。    仅仅只是三日的功夫,这一支三万多武僧组成的佛兵,就被绞杀殆尽了。    豫城仅仅只是易手不到十日而已,就重新回到了武朝的手中。    豫城在这么短的时间失而复得。    这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喜事。    同时武昭的声望也进一步大幅度的提升。    在明知道豫城拖延时间越久,对自己越有利的情况下。    武昭还能力主强势收回豫城。    这份心胸和气魄,让朝中不少人都是为之折服。    就算是那些坚定站武豫和武炎两人的大臣们,对武昭的这份心胸,都是心悦诚服。    他们觉得如果同样的位置上,换上是武豫或者武炎的话。    他们两个的心胸和气度,绝对未必有武昭大。    “陛下,此为豫亲王呈上的亲笔信,特令老臣呈上以感谢陛下对豫城施以援手。”吏部的一位老臣在早朝时站出来,呈上了豫亲王的亲笔信。    豫亲王的亲笔信并不让人吃惊,主要是送信的人还是让朝中的人很是吃惊的。    送信的这位吏部的大臣,是吏部的一位老臣,为正五品的郎中,职务为司勋主事。    一直以来这位老臣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刻板正直,不选边不站队。    属于吏部当中的一个顽固的老古董。    职务一直以来都是不高不低。    在吏部待了几十年了。    在吏部这种权力旋涡,尚书都可能每年都换的部门,能够一待几十年。    这绝对属于中流砥柱了。    毫不夸张地说,吏部换的那些尚书,很多在上任伊始,都会去请教这位老臣。    吏部的很多意见,都会去询问他的意见。    同时也可以想象一下,这位在吏部待了几十年的老臣。    得提拔了多少朝中的大臣。    他既然是武豫的人,那就等于他提拔的那些人当中,必然有不少支持武豫的。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必然结果。    现在武豫把这位老臣送出来,明显是在还武昭这一次的人情。    武昭对这位老臣,竟然是武豫的人,也稍稍有些吃惊。    毕竟这样一位一直不选边站队的老臣,竟然早就倒向了武豫,而武昭竟然都毫不知情。    送上了武豫亲笔信之后,这位吏部老臣,也再次表态道:“陛下,老臣年事已高,自知时日无多,甚是想念家乡,希望陛下可以准老臣乞骸骨。”    这也属于战术性地放弃了。    如果武昭不打算放过这个老臣,打算随便给他罗列一些罪名的话,那武豫和这個老臣也只能认了。    只是武昭接下来的话,不仅仅让这个老臣大为吃惊,甚至朝廷当中都没有人想到,武昭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赵爱卿,如果朕没记错的话,你应该还不到花甲吧。”    赵黎躬身道:“老臣明年就到花甲了。”    武昭点点头:“赵爱卿刚刚花甲怎好就急流勇退。    北境四州连年战乱,万妖国好不容易平定。    北境四州正是百废待兴之时。    北境四州需要大量干吏,前往北境四州。    赵爱卿乃是吏部股肱之臣。    接下来吏部还有很多地方要仰仗赵爱卿。    所以朕还不能准赵爱卿你告老。    朕不仅不准赵爱卿你告老,朕还要给赵爱卿你身上加些担子。    赵黎听旨。”    赵黎连忙躬身,道:“赵黎接旨。”    武昭朗声道:“赵黎在吏部二十一载,兢兢业业,劳苦功高,今晋为吏部侍郎,掌考功和司勋。”    赵黎没想到自己非但没有被武昭迫害,反而还被武昭晋升,同时增加了更加重要的职位。    赵黎真的不是铁杆站武豫之人,赵黎站在武豫身后,只是因为武豫对他有恩而已。    他进入吏部之后,武豫并没有给他下达过什么明确的指令。    而他也实则并没有帮助武豫做什么事情。    一切他都是按照规矩来的。    今日他接到武豫的命令,就知道这是自己报恩的时候来了。    他甚至都做好了死的准备。    只是武昭竟然不给他降职,还给他升职。    而且还不是明升实贬,而是切切实实地将两个重要的部门,全部交给了自己。    “赵大人,还不谢恩。”孙伴伴开口提醒呆愣的赵黎。    赵黎听到孙伴伴的话,激动的老泪纵横,跪地叩首,道:“赵黎领旨谢恩,定位陛下,为武朝肝脑涂地!”    赵黎是读书人。    能让赵黎跪拜,表示赵黎是对武昭真正的心悦诚服了。    “赵爱卿免礼,今后吏部就要仰仗赵爱卿了。”    “等散朝之后,赵爱卿即刻拟定一份,可以派往北境的官员名单来。”    “是,臣领旨。”    对于赵黎的处理,再一次让众大臣看到了武昭的魄力和手腕。    处理好赵黎这个问题,武昭道:“西域佛国,无故犯我武朝边疆。    实为对我武朝最严重之挑衅,我武朝疆土每一寸皆是武朝历代以血rou换取。    我武朝任何一寸疆土,都不容有失。    既然西域已经主动开战,我武朝怎会畏惧一战。”    说完之后,武昭看向陆高:“陆大人,武朝秋粮,可否已经归仓入库?”    陆高拱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