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彩礼谈崩开始_117【当年风光过的人如今又要风光了】(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7【当年风光过的人如今又要风光了】(求订阅) (第1/2页)

    ,重生从彩礼谈崩开始

    腊月二十九中午,陈洋正式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蒋亦白的奔驰c200现如今已成了陈洋专车,平时上班的时候开,这次过年回老家也开。

    中间陈洋给蒋亦白还过,可她不要,说放着也放着,陈洋就先开着吧,物尽其用,反正他现在没有车。

    对此,陈洋也就不客气了。

    “等哥们以后有钱了,给你整辆千万级别的豪车”

    陈某人顺势还吹起了牛逼。

    可能他是认真说的,但在蒋亦白眼里就是吹牛逼。

    这狗男人是挺厉害的,三四个月时间就挣了差不多一百万。

    放眼整个海市,也绝对算得上青年才俊。

    可百万资产和千万资产完全是两个概念。

    她并不认为陈洋手里头的信泽财务上限能有多高,估计做的再大,也只是年入几百万就封顶了。

    毕竟海市这个城市的盘子就这么大,陈洋要是在魔都、首都那些大城市效率如此高的把财务公司弄起来,自然就另当别论了。

    从前世到现在,陈洋已经好久没走过回老家的路了。

    从集镇出了城,他越走也是越感慨。

    感慨曾经的点点滴滴,感慨这似曾相识的陌生感。

    老家在一个叫小江村的山沟里。

    隶属镇安区下辖的庙山乡。

    整个村庄有着一百多户人家,世世代代全靠种地生存。

    以前是整个镇安区都很有名的贫困村。

    进入千禧之年,石油打井队来了。

    各方面条件逐渐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很快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rou眼可见与以前不同了。

    这几年过来,年轻人也陆续都走出了庄稼地,开始进城牟营生,或是打工,或是自己做点小买卖。

    村子平时很安静。

    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热闹。

    陈洋他们家当年搬离小江村时,整个村子还没通电,也没有一条正经的马路。

    那个时候是真的艰苦。

    那也是父亲赚了钱就想带着全家人逃离的主要原因。

    回去的一路上,虽是柏油路,可坑坑洼洼,并不通畅平坦。

    80几公里路硬是走了三个多四个小时。

    冬天日子短。

    他是中午一点多从城里出发的。

    等到小江村村口太阳都快落山了。

    一望无际,都是绵延不绝的大山。

    山上光秃秃的,很是荒芜。

    陈洋觉得“小江村”这个名字名不副实。

    这里一年四季最缺的就是水了,连条水量充沛的河流都没有,还江呢。

    在他的印象中,小江村主要由四大姓氏组成。

    分别是张姓、孙姓、楚姓以及他自己所在的陈姓。

    整个村庄分布在一道矩形狭长的山洼地带。

    陈姓家族的人主要集中在整个小江村最中间的位置。

    在村口一眼望去,陈洋凭借着脑海里那点模糊记忆,还是在第一时间就锁定了小爸家。

    因为小爸家大门就朝向村口方向,三口窑洞清晰可见。

    是的。

    这里的人世代居住窑洞。

    且都是土窑。

    代价不是很大,花几天时间就可以箍好的那种土窑洞。

    这玩意儿看着挺危险的,住不习惯的人别说是躺在炕上睡觉了,就是让他进去待一分钟也会心生恐惧。

    可实际上。

    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没有想象中那么危险。

    显著特点则是“冬暖夏凉”

    真正意义上的空调房。

    陈洋思绪万千。

    他曾不止一次听父母说过,自己小时候就是在窑洞出生的。

    后来也住过几年窑洞。

    只是时间太久了。

    具体什么感觉都忘了。

    奔驰车进村引起一阵儿轰动,一路上吸引了不少村民的注意力。

    大家都疑惑,这是谁家人开着好车回来了。

    毕竟,这个时间点回村可不是来串亲戚的。

    这两年过来,村里不少人在城里打工,他们即便买不起车,或者说买不起好车,可也知道奔驰车车标是啥。

    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议论纷纷。

    看到奔驰车最终停到了陈德元家大门口。

    瞬间明白了。

    八成是陈家人。

    而且也马上想到是陈德仁家的人回来了。

    毕竟。

    整个陈家。

    这些年也就陈德仁家住在城里,每年差不多这个时候都会回来过年。

    可又有些人皱起了眉头。

    坏事传千里。

    曾经的陈德仁离开小江村那可是非常风光的,当时村里好多人都羡慕他。

    可后来就慢慢得知陈德仁进了城也没风光多久,生意失败,这些年苟延残喘,比他们这些庄户人家混的还惨。

    听说还向村里人或多或少的借过钱呢。

    再有一个就是,有人昨天看到陈德仁两口子领着家里的女子回来了。

    当时是坐着陈德元三轮车进的村。

    灰头土脸的,看着也不像翻过了身的情况。

    一路上还和大家打招呼呢。

    那此刻这个开着奔驰车的人到底是谁呢。

    农村人都喜欢凑热闹。

    一个个圪蹴在不远处,想看从车里下来的人是谁。

    车里的陈洋并没有顾得上思考外面那些人在想什么。

    他只是隔着前面车窗看到了一道苍老、陌生但又很熟悉的身影。

    准确来说。

    是个走路有些佝偻的老太婆。

    还真是赶巧了。

    这个老太婆就是他一直挂念且内心深处留存一定愧疚的奶奶。

    老人家提着半筐羊粪,正从大门外面的羊圈那边走过来。

    看这架势,是准备烧炕。

    窑洞里都是土炕。

    相对于架火炉,烧炕也是一种很好的取暖方式。

    “老太婆哎…”

    陈洋摇了摇头,眼睛一酸,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真的是不知却措。

    但还是拉开车门走了下来。

    “奶奶”

    他这一声喊出去。

    老太婆抬起了头。

    周遭那些圪蹴着的人也明白了奔驰车的主人到底是谁。

    他们当中不乏上了年纪的人。

    很快就想起陈德仁还有一个儿子呢。

    再结合一下陈德仁的相貌。

    这个小伙子大概率就是其儿子了。

    有人嗓子眼很干,心里逐渐不是滋味儿,对于这个结果一时之间还真有点难以接受。

    怎么说呢。

    这世上大部分人都是嫌你穷,又怕你富的。

    当年陈德仁风风光光的带着家里人搬离小江村时,他们这些人是看在眼里,嫉妒在心里的。

    后来听说陈德仁风光不再了。

    一个个又仰巴起来了。

    捎带着还又同情起陈德仁了,平时说起来满是唏嘘。

    总觉得陈德仁可惜了,不该是这样的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