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十六 行路先铺路 (第1/2页)
成名归成名,盖房归盖房,修行的正业不能耽误。 甚至,正因为成了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视他为登天之梯,只要踩踏成功,就能一举成名,导致危机意识更强烈,督促着他将正业优先保质保量的完成。 这也是他借故跟官方正式切割的一大原因。 毕竟危机煞力之灾愈演愈烈,稍微算一下就知道根本救不过来。 闭关结束至今已然半年有多,期间,他从未落下修行以及兑换道书的尝试。 玄库全书虽然不少,但也讲究个对眼缘。 截止到十日前,他已经将全面粗筛了一遍了,倒也淘到了几本有用的,从清微堂兑换出了道书。 《清微神烈秘法》,两卷,雷奥秘论。 这算是清微派相当正统的道学了。 他也不晓得他的前世为毛毫无雷法概念,因资质差干脆学不了? 那拜入清微派可真是错投了门庭。 清微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雷法。 无所谓了,反正他学起来是挺顺手。这或许就是转世重修的价值之所在。 虽然雷法现在用起来还太勉强,起码也得法灵有成才行。 但可以先铺路,届时不但可以水到渠成,还能迅速稳固。 这等先铺路的法子,甜头之前在炼体修魂的过程中已然尝过几次,他自然是趋之若鹜的。 并且有《微灵有序》作为铺垫,又有《杂秘图录》的相关小窍门辅助,这雷法真个是能练,而不是莽干硬上。 《指玄篇》,吕洞宾着,讲的是道家金丹。 这着作本身的珍贵程度,其实还在《清微神烈秘法》之上。 毕竟雷法的作用不过是降魔卫道,护身保命。而金丹法门,是修行正法。 但却不是清微派一系的正法。 清微派重灵魂而轻躯壳,认为天地有缺,人亦不能贪多求全。 修道艰难,凡躯易老,有舍有得,方显智慧。 至于舍啥,那不是明摆着么? 修得强大神识,经得住轮回冲刷,觉醒宿慧,再续前缘。 反之,鸡飞蛋打,前世积累都成了无用功,能不能再踏上修真之路都是个未知数。 所以,修道也得心有哔数,别看着人家一飞冲天,就觉得自己也行。古往今来修道者几人,成道者又有几人?还是老老实实做数世修真成正果的打算吧。 周易认可这个思路,觉得这是老成之言,很接地气。 而且很明显,他自己貌似就是该种思路的受益者。 他那前世的修道记忆,多半是土着周易的,毕竟地球历史上可没有天轨交错、灵气复苏的说法。 不过话说回来,有灵气兴衰的绿星,无道且缺超凡法,没有超凡历史的地球,却是道法丰富,这里边倒究是怎么一回事,还是挺耐人寻味的。 可就他现今际遇来说,的确是转世不昧,忆起前尘,再续仙缘。 因此,金丹虽好,他却不会转道去修。 那么,《指玄篇》的意义,也就主要体现在借鉴上了。 正好躯壳升级2.0后,他隐隐感觉到,同样的办法怕是不能再用来了。 修道者的思维意识,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异动,直觉、做梦什么的,最好重视起来,指不定就有机缘,或能发现迫近的隐匿凶险。 按照这个认知分析,升3.0他最好能别出机杼,另觅他法。 他觉得《指玄录》或者能够加以借鉴、指点迷津。 从玄库全书获得资料文献而在清微堂兑换成功的第三部典籍,就是大名鼎鼎的《六甲秘祝》。 又叫九字箴言——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 在地球,他被某些哄抬法价者、吹成是道家第一秘术,驱邪避恶、保家卫宅。 还有的说其中暗含六丁六甲,神将护佑,祈禳驱邪、祛除不祥。 然而到了他这里,用途竟然只有一个,自我催眠,增强信心。 “……就这?该不会是清微堂也并非全知全能,拿假货糊弄吧?” 开玩笑,若清微堂拿不出对应典籍,不应也就是了,何须弄假? 当然也可换个角度看问题。 假设,他的梦界金手指,本质就是挖掘前世记忆的一个载体。 那么,所有兑换出的道书典籍,本质就是深邃记忆。 人的大脑出于自我保护,会遗忘掉一些记忆信息。但他们像是硬盘中被删除的数据一样,并不是彻底没有了,而只是从显性变为隐形,从表意识转变为潜意识。 众所周知,即便是初生的婴儿,也不是真个没有丝毫记忆信息。 如果真没有,那么就不会有吸奶、哭闹等等本能反应。 而本能反应,就是典型的潜意识。 那么这部分信息从何而来,科学侧的普遍认知是源自基因。 但科学尚未证明灵魂的存在。 可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以及他在绿星的际遇,又已经证明,灵魂确实是存在的。 就算他现在尚不能灵魂出窍,且孤证不举,但邪灵这种玩意是真的有,这不就是铁一般的事实么? 因此,他本人,更倾向于‘灵性基因论’。 详细一点说,修道者,道行达到一定高度后,可以做到一点真灵不灭。 注意,真灵不灭,不是真灵不昧。 后者相当于没有胎中之迷。 前者则是保有一份被激活的可能。 这一点不灭真灵,混在真灵大河中,等待着投胎的契机。 可即便是投胎成功,也未必符合激活不灭真灵的条件。 而灵气复苏的刺激,很可能就是激活条件之一。 正因为这样,梦界,是灵魂之矿,而非血脉之矿。 至于为什么会觉醒地球人的记忆及人格。 周易觉得,这是另外一个故事。 或许是地球人的人格记忆比不灭真灵捕获了。 又或许不灭真灵,就是由地球人格修炼而成的。 话题转回到清微堂的道书上。 既然这些道书,是修道那一世的记忆所收录的,那么这些道书理论上是可以被证伪的。 现代人搞出来的很多学问,比如说基础物理学,被无数次验证过,却也不敢说就绝对是金科玉律、万世不变。何况是古代一小撮人鼓捣出来的玩意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管现在尚未出过差错,可并不代表一直不会有。 所以,唯心修道,先期信典籍,后期信自己,没毛病。 信典籍代表众道、前人道,利于启蒙,入道。 信自己代表我道、惟一道、适合自己,开道。 这么一看,六甲秘祝,就显得‘真香’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