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惟我独仙_一六九 方丈金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六九 方丈金教 (第2/2页)

洲人陵葬,蓬莱人和方丈人,怎么葬?”

    王孙回:“蓬莱人木葬,方丈人教葬。”

    木葬周易知道,简单的说就是变成了花肥。跟地球汉人古时的土葬插柳差不多,只不过木葬是不要棺椁的,甚至会主动加入促腐败降解的物质。

    “教葬,是怎么个葬法?”周易打破砂锅问到底。

    “据说是以秘法制成干尸,在塔炉中享三年咏经超度,最后升天”

    周易点点头,觉得自己明白了。

    众所周知,红白事,乃人生大事。相应的,也是国之大事。

    而三仙岛的丧葬,他认为,都受到了土着的影响。

    瀛洲人,看到了山诡阴灵不灭、去而折返,可能是觉得在这瀛洲岛上,所有智慧生灵皆如此,于是玩起了古埃及那一套,为阴灵制作一个可以识别的躯壳,以方便其回归安息。

    所以,陵葬一方面要防腐,以免尸体烂成一堆,难以辨认,另一方面就是存放,以墓xue陵寝的方式收纳,方便对号入座。

    蓬莱人则是以木为寄托,既便于缅怀,又能惠及后人。另一方面,怕也有镇压处理的意思在里边。希望死者、既然逝去,就去的干脆点,别回来闹腾了。

    方丈人处理起来,却是更加的功利化。灵魂是否能去了金教学说中的净土不太清楚,但躯壳却是要善加利用的。

    所谓的秘法干尸,在周易想来,多半是抽取了生命力。

    众所周知,人死不等于躯壳的细胞组织彻底死亡,而生命力的最常见载体是水。

    因此,当对尸体进行脱水处理时,生命力也就顺便抽出来了。

    当然,这是超凡的手段。

    至于塔炉,就更好理解了。烧尸是要用到火的,而生火往往用到柴。

    就以三仙岛的封闭,哪怕人不是很多,随着繁衍增生,几百年也足以将大岛薅秃了。

    参照地球东方汉民族的发源地黄土高原,从卫星地图上看,那色泽快能跟戈壁荒漠媲美了,但在远古时代,那里可是水草丰满、森林遍布的广褒之地。

    所以说,方丈岛金教的宛如烧窑般集中火化cao作,没毛病。

    什么咏经三年,那都是次要的。为的是凑够一炉。

    周易向王孙问起这个问题,并非看到半山园林被烧,有感而发。而是他怀疑金教使用的金火中,加入了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跟从活体身上‘鲜榨’的又有不同,而王孙所言的香火味,其实应该叫做尸香。

    至于周易为什么懂这个,当然是‘北阴玄枢御’造成的,诡帝的专业水平毋庸置疑,有此格位,许多专业知识自然而然就知晓了。

    发现了金火的秘密之后,周易多少有点蛋疼。

    金教的路数辉煌中透着邪气,跟山诡比,可谓一个真小人,一个伪君子。无论谁笑到最后,都不是啥好事。

    “三仙岛,有了人,又怎么仙的起来?好些时叫人间烟火,不好时就是乌烟瘴气。”

    周易本来就因前世经历,有着看淡世情的冷漠,如今愈发为精致的利己主义找到了理由。

    于是他早早的就回转蛇骨镇,继续他的种田大业。

    话说距他离开秦山号都两个多月了,也该回去看看了。

    当然,按照周易的计划,远不是看看那么简单。

    秦山号里仍有不少人在沉睡。

    这些人醒来后,知晓仙秦王朝已经没了,必然会心思各异。

    并且这一步cao作,还涉及副本剧情的推进。

    他自然是想要尽可能的拖延进度。

    这样一来他就有更多的时间锤炼技艺,提高知识获取度,等等。

    但怎么拖延,也是有说法的。

    起码不能太一厢情愿。

    万一存在隐藏的时间阈值,那些沉睡者彻底长眠不醒,他估计这副本多半会以bad结局结束。

    所以,心中最好有个时间轴,时不时的结合实际,校队一下。

    比如这次回去,一方面要看看沉睡者的状态,能不能继续睡。

    再一个就是看看因区域被封堵而陷入食物短缺的食人魔和畜人是不是已经撕出了结果。

    如果出结果了,那就意味着,与其相关的剧情应该划上句号了。

    作为渔夫,在鹬蚌相争之后,下场结束剧情,这才合情合理。

    于是这天晚上,周易对王孙道:“你之前不是就一直吵闹着,想见识见识我所搭乘的机关福船么?现在机会来了。”……

    第二天一早,小火轮送周易和王孙抵达秦山号。

    “哈,果然像预想中的那样,是典籍中记载的最大型号的机关福船,这船上应用的许多技术都极有研究价值。”

    王孙的点评让周易暗松一口气。

    有价值就好,他就怕秦山号是战国时期以实用为目的而造出的傻大憨粗产品。

    蓬莱人若对之看不上眼,只他一人翻新这船,那可就不是简单的时间耗费多久的问题了。

    等进了福船内部,王孙观察了一番后,便指出,这船多半是应要求进行过军事化改造的。

    他还特意指出几个细节让周易看。

    周易见但凡王孙指证处,拆开外壳后的情形皆被其料中,且说的头头是道,不由小诧异:“没想到你对福船的研究这般深。”

    王孙难得从周易嘴里听到赞美之言,一脸小骄傲的道:“我的偃师毕业论文,以及获得高级偃师资格的论文,都是源自机关福船,后者还是载入史册级的。”

    周易点头:“那么提前预祝你再创新高,从这艘机关福船上薅出宗师级别的理论和技术来。”

    王孙眼睛发亮:“你的意思是,要对秦山号进行大拆大建,而我将有幸参与其中?”

    “没错,你是第一个受邀者,也是十位不设限参与者之一,秦山号的所有技术,你随便扒。”

    “够意思,够意思!”王孙眉开眼笑,大声道:“这下,我看还有谁将我当消耗品使唤!”

    周易知道,王孙指的应该是当初他来瀛洲岛探察情况这档子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以王孙的性情,被同僚算计而跑来执行危险的探察任务,倒也不奇怪。

    “走啦!这次要处理的事不少,我们最好抓紧时间。”周易招呼一声,便当先向着舰桥行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