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以直觉服众【求收藏】 (第1/2页)
杜仲海疑惑回答:“球状闪电是一种自然界的放电现象,只是到现在还不知道形成的原理。” 陈和点了点头,又问道:“那您该了解球状闪电是什么组成的吧?” 杜仲海沉声说道:“球状闪电内部是带电等离子体。” 突然,他脸上浮现出惊愕的表情,深深地看了一眼陈和:“你是说……” 他没说下去,现场许多人都还在疑惑,怎么扯到球状闪电了。 不过有少数几位年龄比较大的教授却无比惊骇。 “不错!”陈和接过话。 “可控核聚变其实就是把核聚变材料加热形成等离子体,使用磁场控制住这些离子,然后再次对等离子体加热,使它们之间发生核聚变反应。” 这是可控核聚变的最基本原理,就是一个普通中学生也能说出来。 这时许多人的表情开始从刚才的疑惑变为不屑。 陈和继续说下去:“其中一个技术难点就是用什么盛放这些温度高达上亿度的等离子体?” “现今世界上,通用的是托卡马克装置,利用磁约束,使得等离子体处于一种高速旋转的动态稳定状态。” “不错,现在我国走得也是这条路。”杜仲海本身就是这个项目的成员,他自然清楚。 “那么杜教授,这种装置现在能维持的记录是多少?”陈和问。 “最长记录是国际ITER组织的1660秒。” 杜仲海说起来时,眉头微皱,关于这个组织,对于华夏国来说,包含了一段屈辱。 “托卡马克装置是错误的方向。”陈和很平静地说了出来。 下面一片哗然。 托卡马克装置是被认为最有希望的途径,现在全世界,包括华夏国,每年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来研究这种装置。 竟然被一个高中生轻飘飘一句话否定!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安静,安静。”宋博文开口了,现场顿时静了下来,他示意陈和继续说下去。 “托卡马克装置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到现在过去了快六十年,可结果只是运行时间长了一些。” 陈和不急不缓:“众所周知,等离子体发生核聚变需要加热到上亿度,而加热需要用到激光束密集照射,照射最理想的环境就是静止,但是托卡马克装置却是让等离子体高速运转,这就相当于点火和盛放两者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杜仲海赞许地点点头,他想到下面陈和要说什么。 “我们所知道的球状闪电,是自然界产生的一种内部稳定的带电等离子球。”陈和说着,一手指着屏幕上的推演公式。 “我这段公式推导就是在实验室中制作一个类似于球状闪电的装置!” 台下安静的能听到针落,片刻后又出现窃窃私语声。 有人提出疑问:“自然界中的球状闪电不是静止的,而且轨迹更是不可预测,这样的装置还不如托卡马克。” 陈和笑道:“自然界中的球状闪电只是受到了各种因素影响才会运动,比如地磁场、金属物、导电体、空气中带电微粒等,如果我们在一个密闭环境中,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宋博文开口:“你如何知道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呢?” 陈和沉默一会,一字一顿地回答:“靠直觉!” 现场所有人都没人惊讶,反而变得沉默。 如果陈和在公共场合说靠直觉发现一个理论,这种类似玄学的说法,那指定会被人说神经病,脑子不正常。 但是对于这群学术精英来说,直觉恰恰是最靠谱的东西。 直觉是什么,直觉就是灵感。 伟大的牛爵爷,一个苹果砸在头上,发现了万有引力。 伟大的爱师傅,乘坐电梯时,想通了广义相对论中最关键的引力对等变换。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最后一个方程也是靠直觉,写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优美的方程组。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现场所有人隐约都有一种感觉,自从爱因斯坦之后,一百多年了,会不会再次出现一个承前启后的科学巨匠。 “即使你的你理论正确,可如何证明呢?”有人提出这个尖锐的问题。 陈和语气坚定:“建造实验室去验证。” 杜仲海笑了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