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上推演可控核聚变_第十章 可控核聚变【求收藏、推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可控核聚变【求收藏、推荐】 (第1/2页)

    已是七月天,天气渐渐炎热。

    最终在国家组织出面的情况下,由“燧人氏”项目组接手“星火”项目的设备改造,其中也经历了不少协商和谈判。

    好在最终都敲定下来。

    常温超导材料在国家机器运转之下已经实现量产。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价值数亿的常温超导线已经运往合城。

    陈和领着项目组众人也赶往合城。

    成员是杜仲海等几位教授,还有尹启航和吴旭。

    宋博文身为院长,临近每年一度的高校毕业季,暂时走不开,就让吴旭一同前来。

    到了华夏科学技术大学,洪向前带领众人前来迎接。

    洪向前是“星火”项目组总负责人,他虽然支持“燧人氏”项目,但是自己的项目面临拆解,起初他也很为难。

    虽然自己时刻以大局为重,但是手下成员却难以交待。

    但是无奈有国家和聂老出面,关键还有常温超导材料那张王牌甩出来后,他们也没再说什么。

    最后双方都做出让步,就是“星火”项目中部分人员保留下来,进入“燧人氏”项目中。

    双方见面后少不得一番寒暄,在杜仲海的介绍下一一握手。

    这时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个头很矮,胖胖的。

    这人上来就握住陈和的手,满脸笑容:“您就是陈副总,可算见到您了,我叫潘黄河,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

    杜仲海眉头微皱,当初反对“燧人氏”项目声音最响,说话最刻薄的就属这个潘黄河,本以为他会没好脸色,没想到态度变化这么快。

    他自己本来也在“星火”项目组,这个潘黄河一直跟自己不太对付。

    接下来几天开了一次会,一切进展还算顺利。

    按照会议主要内容,第一步是改造原有托卡马克装置。

    陈和也是早就听说过这种装置,只是当第一次见到后还是被深深震撼。

    一座反应炉有三四层楼那么高,各种螺线管和电箱密密麻麻排布,看似凌乱却又透露着一丝和谐。

    “我们这个装置在世界上也是数得着的,规模不亚于国际ITER组织的装置。”

    洪向前介绍起来,脸上带有自豪的神情,却也透漏出无奈和失落。

    陈和仔细打量这个装置,脑海中可控核聚变那些知识纷纷涌现。

    大概用了一天时间,已经初步定下改装计划。

    随后几天一辆辆挂有特殊牌照的卡车开进大学校园,直接驶向那所偏僻的实验室。

    卡车上盖着厚厚的绿色帆布,这引来不少学生的目光。

    学生的两大特点就是好奇心和时间多,于是网络上纷纷出现各种猜测,只是很快这种短视频被压了下去。

    托卡马克装置其实就是产生出一个环形磁场,使得氘或者氚的等离子体在其中运稳定运动,然后再提高等离子体的密度和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

    而陈和的方案是模仿球状闪电,使得等离子体稳定在一处,处于静止状态。

    关键就在于导线的排布,使之产生什么样的磁场。

    陈和经过一番周密计算,然后在电脑上做出建模。

    最后按照模型,把常温超导材料制作成的导线,从各种角度围绕反应仓室。

    完成后看起来甚至比以往的托卡马克装置还要凌乱。

    这十几天中,陈和完成理论指导工作后,剩余很多事情由其他人去做。

    平时他自己的手里关机,项目组单独为他配了一部新的,个中原因无外乎就是为了保密。

    这天清闲下来,他打开自己的手机,给母亲所在医院打过去电话。

    医院人员虽然不清楚陈和是干什么的,但是有关人员安排,他们不敢轻视。

    “啊,是家属吧,你母亲病情初步得到控制,只是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接下来进一步观察吧。”

    医院那边说的很委婉。

    陈和表情严肃起来,他必须要抓紧时间了!

    突然手机通讯软件里来了一条语音消息,是纪晓晴发来的。

    “陈和,你最近还好吗?我分数下来了,考了677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