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六章:希望他说到做到 (第2/2页)
知道了。” 身旁素檀疑惑不解:郡主这是怎么了? 她为什么从自家郡主的眼中看出来不舍? 莫非郡主…… 她不敢再想下去,连忙跟了上去。 还真是世事变迁啊?曾经的谢家,如今不在了。皇城之中,再无谢家了。 几日之间,从云端跌入谷底,都已经深有体会了。 聂卿萦用完早膳,便让人备好了马车,出了皇宫。 马车最终在公主府大门口停了下来。 玉粹阁,一侍女慌着步子朝屋内走去。 “奴婢见过紫菀公主!” 萧菀韵一直心不在焉,瞬间忽略了侍女的话。 一旁的缪月尴尬了笑,低声问道:“什么事?” “太子妃来了,此刻已经候在前厅了。” 萧菀韵听后身形一颤:嫂嫂…… 随后她起身朝前院走去。 前厅,萧菀韵迈步朝里面走去,正好对上了聂卿萦看过来的目光。 “嫂嫂,你怎么出宫了?”不解地问道。 “这不是担心菀菀,便出宫来安慰你了。”聂卿萦取笑道。 “嫂嫂,你真好。”萧菀韵仰头道。 “傻菀菀这是说的什么话?我可是你嫂嫂,不对你好去对谁好?” 随后突然问道:“对了,菀菀,我听说你和严将军和离了。严将军前两日似乎已经北上去了,菀菀都没去送送他吗?” 听她这么一提,萧菀韵脸色略变,淡声道:“嫂嫂,菀菀是不是一个铁石心肠之人?严漠他明明对我那么好,可是我还是做不到去喜欢他……” “呃,也不能这么说。感情之事本就强求不来。既然菀菀与严将军之间无感情,倒不如放过彼此。毕竟爱一个人,就要学会放手,希望对方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她思考良久,解释道。 “嫂嫂说得对。菀菀也无需如此自责。”萧菀韵淡然一笑,道。 她与严漠虽然成婚了,生活在了同一屋檐下好几月。可严漠看得出,也感受得到她的心,始终不能容下他。 当初他们二人的成婚,也不过是阴差阳错罢了。若不是母后相逼,她又怎么可能做自己不愿做的事? 陪萧菀韵小聊了半晌,说了些安慰她的话,聂卿萦便踏上了回宫的道路。 皇宫,回寝宫的路上。 聂卿萦漫步闲走,突然,两个细微的女声,传入了她的耳中。 “诶?你知道吗?皇上打算给先前的覃侧妃赐封了。” “这有什么稀奇的?太子殿下登基了,那覃侧妃再怎么说也是当今皇上的女人,册封妃位,有什么稀奇的?”一个宫女不以为然,丝毫不感兴趣。 “这你就不知道了,那覃侧妃再怎么说也是丞相之女,皇上却只是给了一个很低的位分。” 贤惠淑德四妃乃是正二品妃位。覃宛抒好歹是丞相之女,如今却排不上号。宫人议论纷纷,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 这不是妥妥地在打当朝丞相的脸吗? “嘘!你小声点。”某宫女连忙做了个性嘘的手势。“你敢数落皇上的不是,若是被有之心人听了告到皇上那里去,你我这脑袋都难保了。” “哼!怕什么?我才不怕。就是有点替那个侧妃感到惋惜。堂堂丞相之女,就被随意封了个庶二品后妃,连那个好的封号都没有,还是以姓命的号。” “覃妃?这怎么看,确实有些过意不去了。也不知道丞相大人会作何感想……” 这时,她们听到了脚步声,忙转身看了过去。 噗通一下跪在地上:“奴婢参见皇后娘娘!” “好啊!你们两个胆子可真不小啊,胆敢妄言皇上的决定,不想活了是吗?”小豆芽不满地出言数落道。 “小豆芽,就你话多,惯坏你了不是?”聂卿萦略有不悦。 “公主,我这是在给您树立威严。不好好出言教训一下她们,还指不定会说出更多出格之话!” 他日这些个下人背后说自家公主的坏话,还不能教训了不是?她要是发现了,不扇她们几个大嘴巴子,她这气,消不下去啊? 聂卿萦冷眼看着地上跪着的二人。冷声提醒道:“要想安安稳稳在宫里活下去,最好多做事,少说话。” 别他日闹到萧奕辞那里去,被逮着了,轻则赏些板子,重则打入掖庭都有可能。 掖庭那个地方,避得远远的才是,谁还会脑子发抽,硬碰,挑战底线去? 这也是遇上她,口头上说几句,提醒一下也就罢了,放其他人那里,怕是另一种结果了。 “皇后娘娘说的事,奴婢知错了。还请宽度奴婢们一次!”一宫女抬头道。 “你们不必跪着了,该忙什么去忙便是。”话尽,便朝前面走去。 “奴婢恭送皇后娘娘!”两宫女连忙道。 云影殿——覃宛抒寝殿。 彩霞在一旁换好了香,便走到她的跟前。 “小姐……呃娘娘!”微微福身道。 “娘娘恕罪,奴婢这一时还不习惯换了叫法。” “无事,本宫也不在意这些。”覃宛抒淡声道。 “娘娘,这怎么能不在意?您就是看得太开了。皇上也真是的,您好歹是丞相之女,就随意封您一个庶二品妃位。奴婢这心里,就是过意不去……”彩霞抱怨道。 关键是连一个正儿八经的封号都没有,自家小姐还半点儿不在意,她就不明白了。 “彩霞,本宫不在乎似乎可以得到皇上的宠。”她在意的,只有复仇,为自己主人做事。 萧氏灭她陶家满门,让她和孪生meimei分别十余年,可是拜他们所赐,她定要让他们萧氏之人付出代价。 “娘娘,奴婢说个真心话,您可别怪奴婢多嘴了。奴婢听说这两日皇上和皇后的关系已经有所缓和了,皇后一直对您积怨在心,他日若是以权为难您,到时候除了皇上,又有谁能帮助您啊?” “……”覃宛抒不再多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