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章 四武冲阵 (第1/2页)
夕阳日暮,大林之中,阵阵烟火自深林中升起。 鲁军士卒用石头垒好炉灶,将从林间捡到的柴火堆进灶台生火做饭。 宰予站在营地边缘,视线飘入幽静的老林深处,不知怎的,他心里总有一股莫名的不安。 “子我!看什么呢?回来吃饭了!” 子贡端着一个小木碗走到他的身边,一边顺着碗沿儿吸溜着黍米粥,一边嘀咕道。 “林子嘛,有什么好看的?难不成树林里还能窜出一堆莒国人不成?” “还真说不准。” 宰予指着营寨上空升起的袅袅炊烟道:“你看这做饭升起的烟雾,莒国人要是就在附近,说不准就会循着这些烟雾找过来。” 子贡听了,赶紧伸手捂住他的嘴。 “你可别说了!之前你说下雨影响行军,就让你说中了,万一这次再灵验了怎么办?” “我不说莒国人就不来了吗?况且这次行动,足足出动上下两军共计两万五千人。 虽然我们分成四路行军,但每一军都有数千人之众,这么多人在山里转悠这么久,莒国人不可能一点迹象都没察觉。 况且,我们出发前还在五父之衢进行了誓师,今天已经是出发的第七天。 就算莒国人再迟钝,这会儿消息也一定传回去了。 但是直到现在,我们鲁军撒出去的斥候,却连莒人的毛都没找到,你就不感觉奇怪吗?” 子贡听到这话,只感觉后背凉飕飕的,他忍不住朝着树林深处瞥了两眼。 “你的意思是,莒国已经知道了我军的动向,之所以找不到他们,是因为他们正等着我们钻进他们的圈套?” 宰予点头:“虽然不能确定,但大概率是这样。” “可……”子贡问道:“阳虎不是下令改道了吗?莒人总不能还算到了我们会更改行军路线吧?” 宰予指着头顶炊烟道:“他们的确算不到,但莒人又不瞎,这一缕缕的烟雾,他们总不能看不见吧? 莒国乃是东夷国家,他们的士卒熟悉林地作战,行动起来肯定要快过我们鲁军。 就算我们改道,只要给他们几天的时间进行调整,肯定能抢在我们之前抵达位置。” 子贡听完,甩手往他的肩膀上一拍,瞪眼问道:“伱能想到这些,为什么不去禀告主帅呢?” 宰予道:“我这不也是刚想明白吗!” 子贡赶忙把脱下的头盔又戴在了脑袋上,冲他喊道。 “你也别先吃饭了,赶快去找阳虎吧。就像你之前说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虽然你说的也不一定对,但最起码能让主帅小心行事。” 宰予点了点头,迈开步子朝着阳虎的营帐走去,临走前,还不忘指着土灶上正在煮粥的陶罐,道。 “给我留一点!” “少不了你的。” 宰予走到营帐前还未等入内,便被负责守卫的甲士拦了下来。 “你干什么的?” “中士车左宰予,求见中军佐阳子!” 此次出兵攻莒,鲁国的上下两军被重新划分为四股军队依次行军。 前军主帅为费邑宰公山不狃,左军由大司空孟孙何忌统辖,右军有中大夫子服回带领,而季孙斯则坐镇中军。 不过虽然季孙斯名义上是中军主帅,但发号施令的却是担任他副手佐官的阳虎。 甲士上下打量了宰予一眼,问道:“你就是宰予?” 宰予也不多嘴,只是从腰间解下铜牌递过去。 甲士看了两眼,微微点头。 “阳子吩咐过,你是那个什么……记者,对,记者!记者前来拜见不必通报,你进去吧。” 语罢,甲士收回长戈重新立正,为宰予让开了道路。 宰予大摇大摆走进营帐,刚刚进入,便看见阳虎穿着全套的甲胄席地而坐,他的面前还摆放着一张羊皮地图。 阳虎听见有人入内,抬起头一看,发现竟然是宰予,于是立马大笑着将面前的地图卷了起来。 “子我啊!你怎么来了?” 宰予同样全副武装,因此不便行礼,只能抬手抱拳算是尽了礼数。 随后,他开口道:“阳子,连日大雨滂沱,士卒日夜行军、疲惫不堪,而且我军还在林中明火造饭。长此以往,怕是会留下隐患啊!” 阳虎也不急,而是笑着抬手请他入座。 “不知道你所说的隐患到底是什么呢?” 宰予道:“我军作战,以车战为主,此次攻莒,我国更是一举出动了六百乘的精锐甲士。 我听说,步兵作战贵在掌握战场时机变化,战车作战贵在掌握地形,骑兵作战贵在熟悉小道捷径。 如今我军深陷茂林大泽,倘若突然遭到莒人袭击,战车就无法依仗地形迅速展开,这便是将优势变为了劣势。 而莒人与东夷山越习俗无异,自小便在山林中生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