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大夏第一勇士,李基也! (第2/2页)
中,秦王世子等人不由大笑时,李基彻底有些爆发了。 “不玩了,不玩了。” “真没意思。” 他将夹物丢在一旁,耍起了脾气,惹来众人皱眉。 “玩不起就别玩。” “输了就不玩,还大夏第一勇士?” 几道声音响起,也带着情绪。 大家都是权贵,而且有几人辈分比太孙大,自然忍不住怼起来了,压根不惯着。 “有什么玩不起的。” “只不过觉得,这东西太幼稚了,一直赢没意思罢了。” 李基出声,为自己狡辩道。 “幼稚?” “真觉得幼稚的话,那不如去砸礼部尚书的脑袋。” “是啊,太孙殿下要是觉得幼稚,敢去砸礼部尚书的脑袋吗?” 秦王世子也来火了,东西是他带来的,顾锦年说幼稚,他到不生气什么,玩不到一起而已。 现在李基也说幼稚,那你之前怎么不说呢? 少年就是少年,就喜欢争强好胜,谁也不服谁。 而随着众人你一句我一句。 李基心头火越来越大,而且也不知道为什么。 就在这一刻,一股力量莫名出现,让自己变得有些说不出来的烦躁。 这种感觉很古怪,心头很烦,感觉念头不达通,众人的几句言语,似针一般,扎在自己身上,很不爽,特别的不爽。 但很快又产生一种天上地下,舍我其谁的错觉。 仿佛自己什么都敢做,也仿佛自己是无敌的,全能的存在。 “是不是砸了礼部尚书的脑袋,你们就服气?” 李基出声,望着众人这般道。 “是啊,你要是敢砸,我真服你。” “堂堂礼部尚书,二品官员,你要是敢砸,你不是勇士,谁是勇士?” 众人出声,但这话多多少少带点置气,他们算定了李基不敢砸。 也就是大家互相争几句罢了。 就好像一群孩童戏水一般,为了证明自己胆子大,从桥上跳下来,寻找刺激。 而他们并不知道,此时此刻的李基,内心涌出一股自信。 伴随着他们这般回答。 李基直接起身,看着众人,他二话不说,朝着万鲤院走去。 众人纷纷一愣。 只是很快,一个个连忙动身,跟着李基走,想看看李基去做什么。 这一路李基走的很快。 内心也不断给自己鼓励。 什么我是太孙,当朝皇太孙,以后大夏的皇帝,砸礼部尚书可能有些过分,但最多就是挨一顿打。 又不是没挨过? 但这一顿打挨完了,从今往后这三代权贵,谁敢不服自己? 想到这里,李基胆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有勇气。 甚至越到后面,李基越觉得没啥事,大不了打完跑去找自己奶奶。 指不定都不会挨抽。 就如此,李基来到万鲤院了。 果然一进万鲤院,便看到正在欣赏鲤鱼的杨开。 此时此刻,杨开正望着池中,他眼中没有任何欣赏,反倒是一种恨其不争的感觉。 认为皇室铺张浪费,实在是不仁。 想吟诗一首,抨击一下皇室奢侈。 不过还不等他开口吟诗,杨开便察觉到有人朝自己走来。 回头看去,是李基。 当下,杨开不由微微皱眉,不知道李基过来作甚。 但还是作揖,朝着太孙一拜,这是礼道。 “老夫见过太孙......” “哎哟。” 话还没说完,刹那间剧痛袭来,有重物砸在自己的脑袋上了。 “嘶。” 一瞬间,杨开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气,他捂着脑袋,血液从他手中流淌而下,痛感袭来,使他身躯微颤,但更主要的是懵。 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太孙了。 怎么平白无故挨了一砖头?还朝头砸? 玛德,你小子不讲武德,玩偷袭? 可还不等杨开多想,一种眩晕感瞬间袭来,当下跌跌撞撞地倒在地上,晕死过去了。 而作案者李基,望着倒在地上的杨开,浑身也有些颤抖。 不是害怕的颤抖。 而是一种莫名的感觉,一种自己便是君王的感觉。 如果说砸之前,他还有点心慌,不断安慰自己。 可现在,他没有一点慌张。 而是一种成就感。 说不出的成就感。 让他爽的起飞。 再向后看去。 秦王世子等人全部傻站在原地。 他们瞪大了眼睛,都没有想到,李基居然真敢砸礼部尚书? 这踏马的。 是疯了? 可李基依旧沉溺在这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之中。 甚至过了一会,他望向众人,眼神当中带着轻蔑,nongnong的轻蔑。 “吾乃李基。” “大夏第一勇士也。” 李基开口,声音都颤抖,激动的颤抖。 这种感觉,真爽。 可他最希望的是,顾锦年能够出现在他面前。 让他这个怂货好好看看。 自己到底是不是大夏第一勇士。 可一切的一切,伴随着一道惊呼声,彻底沸腾了。 “不好了。” “太孙砸伤了杨大人。” 斋心宫内。 当消息传来时。 郭皇后是一脸不可置信。 周太后更是愣在原地。 宁月公主也傻了。 她们第一反应就是听错了。 但传话的侍女反应,让她们知道,这不是假的。 而殿内的顾锦年,也不由一愣。 李基还真敢砸礼部尚书? 这得多大的勇气才敢做啊? 李基。 大夏第一勇士也。 这一刻,顾锦年服了。 是真正的服了。 他不认为是勇气符的原因,更加相信,这就是李基勇敢。 超勇的。 -- -- 上一章辈分问题改了,抱歉,写的过程中,脑子没转过来。 然后存稿木得了~整个人斯巴达~ 扣1,明天三更。 扣2,明天两更。 来点本章说~啊.....这~ 最后一句话,本书主线很清晰,大夏书院的剧情马上就出现,主要是先铺垫一下世界观和人物。 实话实说,这本书很细心的去写,去掉了老书那种戾气,取而代之是讲故事,当然行不行我不知道,看大家的意思。 同时关于礼部尚书的事情,说礼部尚书很不成熟之类的,其实埋了个伏笔......但具体就不说了吧,免得没意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