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大夏书院招生开始 (第1/2页)
大夏皇宫。 天心殿。 殿内四周都被点上蛟油,散发淡淡香味。 此时此刻。 大殿安静。 夜深人静,整个大夏京都也异常安静,一切显得极其古怪。 “为何?” 玉案面前,永盛大帝的面容略显冷意,他望着礼部尚书杨开,发出质问。 “陛下。” “顾家权势滔天,更是执掌神羽军兵符,族内六子,封侯拜相,既有京门统领,也有刑部侍郎,如今更得天道垂怜,难保顾家不起异心。” “请陛下三思。” 杨开出声,他无惧一切,进谏真言。 也正是因为这番话,让兵部尚书赵益阳,户部尚书何言纷纷色变。 甚至永盛大帝身旁的太监魏闲,眼中也不由露出一抹骇色。 顾家权力之大,整个大夏谁人不知? 但顾家的权力,也是凭靠一次次选择,一次次战功获取,并没有任何投机取巧。 是真正的忠臣,否则也不可能以镇国来赐名。 现在得到天命气运,直接收回兵权,这太过于尖锐了。 无疑是要让陛下与顾家直接翻脸。 大夏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这位皇帝的一举一动,一句话亦或者一个念头,便会导致无数事情发生。 真要是撤了兵权,可以保证,满朝文武的心思都会活跃,到时候酿出一些不该有的后果,才真正令人头疼。 故此,玉案面前,永盛大帝出声了。 “放肆。” “顾爱卿追随太祖建立大夏王朝,乃开国大臣,一生为大夏立下汗马功劳,更是随朕一同发起建德难,肃大夏正气。” “朕赐顾爱卿镇国之名,就是因为顾爱卿忠君报国,而上苍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降下天命气运,这是不可争议之事。” “杨爱卿,朕知道,你与顾家素来不合,尤其是前些日子,朕可以体谅你。” “但你身为堂堂礼部尚书,怎敢这般胡言乱语,若传了出去,岂不是陷朕于不义之地?” 永盛大帝开口。 他目光满是怒意,可这番话却存在一些古怪。 最后一句话,令人忍不住揣摩。 陷朕于不义之地? 他没有怪罪杨开胡言乱语,也没有否认杨开这番话是错的,而是认为杨开这种行为会让他陷入不义之地。 那是否可以理解为,如果换一种方式,能让陛下不被天下人指责,是不是可以对顾家动手? 皇帝的话,永远是棱模两可的。 到底是还是不是,需要自己揣摩,揣摩出来了,明贬暗升,揣摩不出来,可以安安心心回家种田。 但不管如何,都不能擅作主张,否则下场很惨。 “陛下息怒。” “臣直言,是为朝堂,并无任何私心。” “至于顾家恩怨,臣并不在乎孩童打闹。” “顾家已成参天大树,如今镇国公得此天命,臣希望是天地念他忠诚。” “可古今往来,臣子篡位,武将谋反之事,屡屡不止,尤......” 杨开依旧一字一句开口。 只是说到一半时,一道响声炸开。 嘭。 玉案之上,永盛大帝一掌拍下,玉石打造的案桌,瞬间四分五裂,发出巨响。 “放肆。” “杨开。” “你太狂妄了。” “朕一向敬重镇国公,当初建德难时,朝中jianian臣愿意以异姓王招揽镇国公,而国公也有无数次机会,将朕抓拿。” “可镇国公没有这般去做。” “如今新朝已立,你因天道气运,妄加揣测,定下莫须有之罪,还敢说没有私怨?” 永盛大帝开口。 声音极大,怒斥杨开。 给人感觉,极度相信镇国公一般。 “陛下息怒。” “杨大人只是替陛下担心而已。” “请陛下恕杨大人直言之罪。” 此时,何言的声音响起,他是户部尚书,在这一刻自然要上前打圆场。 而一旁的赵益阳,却沉默不语。 他乃兵部尚书,曾经在顾老爷子手下当过兵,如若不是陛下大发雷霆,他早就上前喷了。 现在听到陛下怒斥杨开,他喜闻乐见。 殿内。 杨开沉默不语,态度依旧明确。 而永盛大帝也没有在这个话题继续谈论下去,只是缓缓开口道。 “以后若无证据,不要在这里妄加猜测。” “否则朕决不轻饶。” 永盛大帝开口,严厉警告一番。 随后,他将目光看向杨开继续道。 “杨开。” “大夏书院,朕已经全权交给文景先生处理,往后若无其他之事,无需你参与入内。” “接下来安安心心编纂大夏书典之事,此乃朝中最为重要之事。” “再者,大夏文会之事,也要着手处理,算起来这也是开朝盛事之一,朕要天下瞩目,所需银两皆从户部拨款。” “明白吗?” 永盛大帝望着杨开如此说道。 他语气平复下来,没有方才半点凶狠之劲。 “臣领旨。” 杨开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而何言的声音却立刻响起。 “陛下。” “臣也有事要奏。” 何言出声,将奏折递交而上。 后者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过了片刻眉头不由紧皱起来了。 “陛下。” “如今两江水灾严重,疑似有妖作乱,沿江一带,苦不堪言,如若不加以防范,只怕会酿出大错。” “此番还能控制,可一旦再出差错,水灾之难,将蔓延至江宁郡,到时候当真是天大的麻烦。” 何言出声。 道出一件事情。 水灾。 大夏王朝看似盛世辉煌,可实际上每年大大小小的灾祸不计其数。 虽有仙门协助,可自然灾害难以抵抗,尤其涉及妖怪作祟,这就更加棘手麻烦。 “周爱卿。” “朕拟一道圣旨,着令悬灯司派人调查沿江一带,如若当真有妖怪作祟,立刻召集仙门出手,共同镇妖。” “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