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042章 猫眼术 (第1/2页)
原理方面,后世的夜视仪并不复杂。 夜晚并非完全无光。月光,星光,这些都是夜间的可见光源,而除了可见光外,由于热辐射效应,几乎所有物体都会持续发出不可见红外线。 只要想办法收集到这些微弱的可见光和红外线,通过某种手段将其放大,最后传达进人的瞳孔里,就可以实现夜视。 这一步骤的关键是“光电转化”。 首先要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放大,再把放大过的“电信号”转化回“光信号”。 当前时代,技术壁垒主要集中在光电转化原件上,即使明确了技术目标和技术路线,材料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制备。 而使用法印,在莫林看来,极有可能直接越过这一壁垒。 这也就是他之前答复雨果·德拉库尔时,所提到过的法术“优越性”和“先锋性”! 莫林停止回忆,起身找了个距离篝火更远、更暗些的地方重新坐下。 第一步: 虚无之中,他施展“以太”,创造了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极度透明的圆薄片。 之后,他施展了“感知”。 通过之前的几次尝试,莫林已经确认,这个新法印的感知对象可以是一切形式的物理能量,其中自然包括可见光和红外线。 而对于这二者,“感知”法印都可以将其转化为“光元素”,也就是“光”法印的直接产物。 以上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莫林发现,“感知”法印可以附着在“以太”造物表面。 作为穿越者,他将“感知”作为一种感光涂层理解,很快就推导出了这样的用法。 而这,很可能是古书原作者想不到的部分。 第二步: 此时的“光元素”由物理学意义上的光子转化而来,缺少法术层面上的活性,无法直接进行参数调整,否则问题在这一步就可以完全解决。 但它可以立即接入“映射”法印,之后通过类似物理学光电转化的过程,转化为重获“活性”的“雷元素”。 这是“映射”法印的真正价值所在。 第三步: 具备“活性”,就意味着可以通过“雷电”法印的介入,重新获得施法层面上的掌控。 而“雷电”可以模拟出电学特性,换句话说,可以通过模仿放大电路的方式,注入法力,将微弱雷元素的能量大幅放大! 这是“夜视法术”最重要的一步! 第四步: 将“雷元素”接入第二个“映射”法印,将它重新转化为光元素。 相比之前直接从外界感知到的微弱光元素,这些光元素的能量密度已经提升至原来的数十万倍。 第五步: 以“光”法印介入光元素,支付法力,将其激发为可见光。 这一步的原理已经无限接近照明法术“辉光术”,所以还能进一步提亮,但因为亮度已经足够,所以并无必要,除非想闪瞎自己。 整个法术框架结构可以简写为: 自然光——“感知”@“以太”——光元素——“映射”——雷元素(“雷电”执掌,放大)——“映射”——光元素(“光”执掌,激发)——放大后的自然光 简单明了。 明确方案后,莫林立刻开始尝试,仅仅十几分钟后就获得了成功! 期间遭遇的最大障碍,居然是回忆那些已经快要完全还给老师的电学知识。 法术的最终效果,就是在“以太玻璃片”的后表面,生成了具有夜视效果的图像! 通过调节“感知”法印所接收的光波长度,法术甚至可以在“可见光”、“红外线”和“混合”模式下任意切换。 此时,对莫林来说,夜晚已经彻底失去了压迫感,周围的所有事物都清晰可见。 他发现其实几百米外就趴着一个小型狼群,它们以为有夜幕做掩护,正在开心地酣睡,全然不知已被会摆弄些法术的恐怖直立猿重点关注。 但莫林没有停下来,因为法术还有缺陷。 视野中的景物是单色,光波的波长信息在某个过程中被滤掉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