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我从龙套开始捡属性_第一百八十章 捧角艺术(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章 捧角艺术(求月票) (第2/2页)

作诗、集册、题匾,甚至在报纸上连番的撰写对这位演员的艺术的喜爱!这必须要是那些有文化的人才能够做到的!什么叫武捧?就是预定包厢,或者预定座位,只要角儿一登台,下面就是一个碰头好,接下来,不管角儿是唱是念,必定是一句一个好!不过,这种捧,对于演员来说,利弊各半。而且这种捧角儿的方式,大多数都是演员自己请人来捧自己。而且这些演员大多数都是那种半红不红的角儿!过去有一位京剧演员被人戏称为“烂rou面”!什么意思呢!他的艺术可以说差强人意,但是,每次演出的时候,下面总有固定的一群人武捧!只要他一出场,下面的这群人就开始喊好!那些对这位角儿不了解的戏迷,还以为这是什么了不起的大角儿呢!但是,唯有那些经常看戏的人才会小声的滴咕,“嘿,这‘烂rou面’又来了!”这“烂rou面”说的既是下面的捧角儿人,也是台上的那位演员!所谓的烂rou面,是只在过去京城的“二荤铺”或者小饭摊儿上专门出售的一种面食!就是用猪rou打碎了之后做的卤子,而这些猪rou都是切下来的边角料!这种面食最便宜,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一种难得的美食了!而这位被人称作“烂rou面”的演员,本身也没有什么钱,所以,只能请了一群人来捧自己,而代价就是每人一碗烂rou面!不管是文捧还是武捧,都算得上是前台捧!而后台捧,那就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了!这是戏园子老板或者后台管事才能做到的。无非就是把角儿的戏码儿往后挪!能唱大轴儿的绝对不唱压轴儿,能唱压轴儿的也绝对不去唱倒三!再有一个就是在水牌子上,把角儿的名字尽量靠前,而且还要写的大如斗!这种捧角儿的方式,不是很常见,因为这不利于后台的稳定!而所谓的艺术捧,就是帮角儿到处淘换戏本子,改编戏词,说戏,择毛病。这种人,几乎每一个大角儿的身边都会有!梅兰芳的身边就有齐如山。梅兰芳大部分的新剧,时装剧都是由齐如山亲自cao刀的!梅兰芳和齐如山亦师亦友,可以说,如果没有齐如山的帮忙,梅兰芳未必能有今日的成就!程砚秋的身边有一位翁偶虹。《锁麟囊》这出成就了程派艺术的京剧,就是出自于这位京剧大作家之手!翁偶虹不但给程砚秋写了《锁麟囊》,一生创作整理剧本多达上百部,不少京剧大师的作品,都是他创作出来的!最了不起的,就是这些艺术捧的人,每一个都对京剧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最后一个经济捧就不用多说,就是花钱!而捧角儿最开始是一个人,然后几个人志趣相投,起先就是因为角儿的某一个唱腔或者某一个身段,大家聚在一起聊一下!后来话题的范围就越来越广了。甚至连角儿的祖宗三代,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唱的某出戏,某句用的什么腔,都如数家珍!就跟现在的年轻人一样,说起自己的偶像,什么血型,星座,喜好,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再往后就生成了团体组织,他们有书面章程,定期举行会议!跟现在的粉丝群差不多,但是更加的规矩。捧梅兰芳的有“梅党”和“梅社”。捧尚小云的有“醉云社”“听云集”“尚友社”。捧荀慧生的叫“白社”,这是因为荀慧生早年的艺名是“白牡丹”。这里面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当然,玩笔杆子的剧评家必有几位。角儿的演出预告一贴,他们就撰文投送报社,所言无非溢美之词,既为票房做了广告,又对舆论做了导向,算是预热。一散戏,笔杆子又赶回家写这出戏怎么怎么好,角儿在台上唱的怎么怎么棒,当晚就送至报馆。清末民初大琴票陈彦衡说过:“观剧家对演剧家贵有监督纠正之责,而非徒事赞扬称颂之能。梨园老角儿能享大名,得力于观剧者砻磨,正自不少也。”1913年,梅兰芳第一次到魔都演出,那一年,梅兰芳才19岁!头牌王凤卿为了提携梅兰芳,主动提出让梅兰芳唱一次大轴儿!能够头一次来魔都就唱轴子,这对于梅兰芳来说,可是一件人生大事。首先,这个戏码必定要又响又硬!梅兰芳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排了刀马旦戏《穆柯寨》!当天的演出,梅兰芳在舞台上卖力气的演出,下面的戏迷们自然是叫好声不绝于耳!梅兰芳在魔都的第一场大轴演出,大获成功!但是,散戏之后,后台的梅兰芳还没来得及卸妆,“梅党”的几位领袖就联袂而来。“你在台上常常会把头低下来,大大地减弱了穆桂英的风度。因为低头的缘故,就免不了哈腰曲背。这些我们不能不纠正你,你应该注意把它改过来才好!”几位“梅党”的领袖对于梅兰芳的错漏没有丝毫的客气,梅兰芳当然也是悉心的求教。梅兰芳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扎靠的本事还欠火候,所以,他拜托这些人帮自己纠正这个毛病!毕竟,演员在舞台上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一些问题很难顾及的到,尤其是这种低头的小毛病,都是不经意的时候就会出现!所以,梅兰芳跟这些人商量了之后,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下一次演出的时候,梅兰芳如果还有低头的毛病,那么他们就会用拍掌为号!隔日再演《穆柯寨》,几位“梅党”就坐在包厢中,专门盯着梅兰芳是否低头!果然,在演出的时候,梅兰芳还是习惯性的低头,于是梅党立刻拍掌提醒!一场演出,梅党帮着梅兰芳纠正了至少六七次,而其他的戏迷们都不知道,还以为是这些人喜欢梅兰芳的艺术,频频鼓掌!殊不知,他们的“三击掌”就是为了给梅兰芳“治病”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