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归_第十六章 赵朝堂三策齐下 赵括受命替廉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赵朝堂三策齐下 赵括受命替廉颇 (第1/1页)

    邯郸的王城中,赵丹头戴王冠,冠前垂着九串玉旒遮着了略显怒意的眼睛,身裹光壁刺眼龙纹蟒袍,脚踏龙纹熊皮金靴,双臂垂于膝下,双手厚重有力,坐在大殿最中央。

    下面俯首立着一干群臣,个个身着华丽服饰,虎背熊腰,低着头。

    “今秦军已至长子城下,前日廉颇迎战不利,损兵十余万,众卿意下如何?”赵王扫了眼堂下大臣们说道。

    “臣认为秦军势大,可联合其他诸侯许诺割地,请求发兵助我赵国抵抗秦军。”平阳君赵豹率先发言。

    赵王看了看赵豹没有说话。

    “臣认为与其示弱诸侯,不如向秦示弱,我们和秦的冲突在于上党,归还上党于秦,再许以割地,秦得利必退兵。诸侯们都被秦军打败过,我们向秦王示弱不是很丢人的。”楼缓见赵豹发言没得到赵王认可,出列进言道。

    赵王瞧了眼楼缓后把目光转到田单身上。

    田单出列大声道:“臣认为不应该示弱,不如继续和秦军作战。廉颇将军虽然新败,但仍有十万精锐士卒,守城绰绰有余。邯郸尚有四十万带甲兵士,若增兵长子还可以反守为攻。秦军仅十数万之众,我众敌寡,且是本土作战,为何要示弱!”

    赵王听后怒气稍微消减了一点,目光转向了平原君。

    “臣认为若示弱诸侯,诸侯见我示弱,定会觉得我们大赵兵力空虚,很有可能不发援军,反而趁火打劫抢犯我边境。”平原君见赵王看自己,出列说道。

    “若向秦示弱归还上党,秦王贪婪,一定会狮子大开口,索要更多土地。微臣认为,如今和秦交涉谈的是长平的问题。如果发动战争把秦军赶到出长平战场,那时再与秦议和,这样谈的就是上党归属的问题。”平原君看了眼赵王继续说。

    “臣听说廉颇的兄弟都在秦地为官,空仓岭之战廉颇并未尽全力,反而袭杀自家军马。如果再让廉颇迎战秦军恐怕不太妥吧。”平原君面向田单说。

    朝堂听到这个爆炸性消息纷纷议论。

    这时,一中年男子打破嘈杂站了出来大声说道:“末将愿去前线接替廉颇将军。”

    赵王向堂下望去,只见那人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原来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王看到赵括出列,心中大喜,深知赵括熟读兵法,有其父之风采。

    “善!”赵王一脸欣赏地望向了赵括。

    “平阳君可出使各国征求援军。楼缓可为使入秦,与秦王议和。马服子退朝后留下,寡人有事相商。”赵王见群臣议论纷纷,感到有点头疼,安排着众大臣的工作,摆摆手宣布退朝。

    内廷中,赵王看着赵括坚毅的眼神甚是喜欢,问道:“马服子,若寡人命你为将你当如何退秦军?”

    “敌弱则攻,敌强则守。”赵括简单明了地说道。

    赵王闻言大喜,明白赵括不是迂腐之辈又问道:“那又当如何破秦方阵。”

    “臣听说秦方阵防御极强,末将认为应该用攻城的方法去破阵。”赵括略微思考后说。

    “大善,寡人准备让你带二十万士卒,再加上廉颇手上十万兵卒,三十万士兵,爱卿可有信心破秦军?”赵王问道

    “若有三十万大军,末将必大败王龁。”赵括斩钉截铁地说。

    “善。寡人有个要求,此战必须速胜,不可长期作战?”赵王又说道。

    “末将定不辱君命。”赵括沉默了一会回答道。

    “善。”赵王大喜,随后召廉颇回邯郸城,命赵括增兵二十万支援长子。

    赵王知道廉颇防守长子城,缺少攻城器械的秦军根本攻不下城池,但长久对峙下来粮草对赵国是一大负担,十万士卒就是十万张嘴,一天消耗的粮草可不是小数目。廉颇被秦军打怕了不敢主动进攻,他需要一个敢于进攻的将军担任主将迅速结束这场战争。所以赵王一直试探赵括进攻秦军的想法。

    长平门,秦军营中王龁坐在主将位置,王贲在副将位置。

    “长子易守难攻,真后悔当日没有直接发兵攻取长子!”王龁后悔地说道。

    “将军明鉴,如今我们虽然大胜新得了空仓、西垒、长平门等地,但反而导致我们战线过长,需派更多士兵防守,野王城那边又要预防魏军来袭,兵力已不足矣。”王贲补充道。

    “我这就去上表秦王,请求援军。”王龁说道。

    先前秦军虽然大胜,但是得地众多,若无人防守,又会被赵军夺回去。王龁军队现在兵力显不足了。

    长子城门上守军戒备森严,士兵遥望远处地平线,预防秦军突然攻城。廉颇这几天心情不是很好,先前的大败,不仅让他意识到以目前兵力战胜不了强悍的秦军外,还失去了先前所有的荣誉,自己“怯秦将军”的名号可能让更多人挂在嘴边了,偏偏这时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赵括接替了自己主将位置,自己只能为副将。刚刚还因为和赵括关于战还是守的问题发生了争论,最终官大一级压死人,廉颇被赵括派来视察城楼,老将军两鬓已花白背影极其落寞。

    赵军主将帐房内,赵括刚和廉颇争辩完,立刻给赵王写奏折请求把廉颇调走。奏折写完后他来到军中军械处吩咐匠官按着自己提供的图纸打造军械,看着热火朝天的匠人们赵括心中心中又多了几分必胜秦军的把握,随即露出会心微笑,然后去军中巡查军士了。

    邯郸城,赵王接到赵括的奏表,心中大怒,边痛骂着廉颇不识抬举边遣身旁内侍拿着虎符把廉颇调回邯郸。

    什么消息在邯郸城都不是秘密,内侍刚离开邯郸,廉家就已经乱了起来,门客们知道主人打了败仗,此刻赵王又要把廉颇调回邯郸,很有可能是要治廉颇败兵之罪,担心殃及池鱼的门客们,纷纷收拾行囊风紧扯呼。

    夕阳西下,夜色将至,接到王命的廉颇独自一人骑着一匹老马,幽怨的种子悄悄地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了,回头望了眼被夕阳映红了的军营,叹了口气。“忘了那些过往的岁月与征途吧。”廉颇自言自语满脸写满了落寞。他已老了,胡须斑白、岁月的痕迹深刻脸颊,时光如梭,他已不再是年轻时那个驰骋沙场盛气凌人的小伙子了。回头又看了眼自己熟悉的军营,这次离开了后,也许军旅生活,上阵杀敌,千军万马任奔腾只存在记忆里。

    咸阳城。

    赵王多情的基因继承自祖父赵武灵王。看到这个跪在眼前的老人:两鬓斑白,老泪纵横,眼神虽然依然坚毅,但心如死灰。廉颇没有对自己打败仗这件事过多解释,好似一心求死一般。赵王心软了,他想起这个老人往日的功绩,想起了在病中的蔺相如,想起了负荆请罪,想起了那个在齐国六千骑兵追着十数万敌军砍杀的英雄。最终赵王只是免去廉颇的职务,不再追究兵败之罪了。

    廉颇在王宫门口跪了整整一个晚上,早上在幼子的搀扶下缓步走回家,曾经门庭若市,现在门可罗雀,苍老的背影消失在廉府的尽头,从此廉颇闭门谢客。一代德圣就此落幕,当老将军再次登上历史舞台邯郸已经发生巨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