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寻路人_第十七章有缺的基因序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有缺的基因序列 (第2/2页)

,可结果依然也会留下难以想象的后遗症,甚至这次比另一个人生中的境况还要严重。毕竟另一个人生中他不管怎么说都好好的活下来,而这次吴曲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在缺少百分之十的DNA情况下,他还能继续活下去?

    是,吴曲是学习了许多DNA方面的知识,甚至可以说,目前他对人体方面的学识绝对是全球顶尖那个级别。但是学习终归是学习,不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想凭借着目前的学识,从无到有的创造出一条全新的DNA无异于重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物种。吴曲根本就做不到。

    就在吴曲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脑海中有一部分精神力出现一种诡异的波动。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吴曲发现这个波动的形状很熟悉,像是……吴曲感觉这东西很熟悉,他一定在哪里见过。

    对了,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自己在老家门前那条小河里洗澡时捡到的一块白石头。记得那块白石头上刻着个古怪的纹路,自己明明不认识,但却清楚的知道它所表达的意思“衍”。

    后来这块白石头不是掉了吗?

    吴曲心中奇怪无比,但是随着这股诡异的波动出现,他智慧的火花像是瞬间得到升华。一个个复杂又富有秩序的纹路排列出现在吴曲心中,只不过短短片刻,吴曲就想到两个解决目前问题的方案。

    第一,当然是结合刚才得到的那些信息与目前已知的DNA信息结合起来,重塑那百分之十的DNA。这样子虽然还是有可能出现DNA序列不链接的情况,实验过后身体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的变异,但是至少能将就把身体维持下去,不会当场死亡。

    第二个方案则是再进一步,吴曲把重塑后的DNA信息通过刚才得到的信息结合,从固定化改变成流通。用形象的比喻就是盖房子用水泥把砖瓦固定牢了改成积木一般,不固定死,哪里漏风了就先把哪里补起来。而剩下百分之十的地方先用“元”当成一张白纸来弥补,将就维持着一座房子的整体性。等待以后学识够了,不管是重新创造,或者去寻找能够匹配起来的DNA序列,在把剩下的这百分之十重新补起来。

    两个方案都有弊有利。第一个方案相比起来比较稳定,就算出现变异那也不过是百分之十的变异。就算所变异的部位影响到正常生活,吴曲也能通过对身体的绝对控制掩盖下来。但是这样的情况在吴曲现在智慧得到升华的情况下想来,他身体的上限就完全定死了。最关键的一点是,即使这次实验成功了,可得到的实验结果距离陈博士所想象中的最终结果还是相差巨大,那种思想与rou体的相互转化,身体上限定死了,那么就不可能继续去追逐这个最终结果。

    第二个方案的危险性就非常大,必须时时刻刻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元”维持整体性。吴曲还不时要对自身身体做出DNA层面的调整。目前可以看到的后遗症就有一个,如果选择第二个方案,那么吴曲以后就别想安心的睡一个好觉。

    好处也是一眼就可以看见的!流动性就代表着可塑造性。这也是吴曲智慧得到升华后,看到按照原本轨迹发展下去最终的情况。刚好又有百分之十的DNA信息遗失后,他结合陈博士理论中最终形态的幻想,得出一举两得的方案。

    而且吴曲直觉告诉自己,刚才突然冒出来的那些信息,最主要的作用是打破原有身体固化结构,不是单纯的弥补那百分之十DNA信息。

    那么选择第一种方案,同时流动化呢?

    事实是差别不大。就像一个完整的生态环一样,始与尾已经连成一个圈,那么后期再怎么流动都是在这个圈里,想要在扩大一步,那么已经形成一个整体的闭环,或许只动了其中一个点,整个面都将会瞬间支离破碎。

    关于这两个选择,吴曲只不过是稍有犹豫就做出决定。说实话,随着学识的不断增高,吴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被陈博士的理论深深的吸引住。而且性格上来说,一个曾经一次次失败,却一次次不服输依然选择去创业的人,知道自己有上限这种事其实是一件很难以接受的事情。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