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伤记_第一章,分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分离 (第3/3页)

现在这些人,我在现场的时候他们努力干活,不在现场的时候速度就慢下来,简直磨洋工。而只有他们自己承包的活才会卖力干。我在经济开发区接了一个招商工程,工期比较紧,你看还能从老家搞一批人过来干活?”

    “那你要多少人呢?”

    “最少要三十到四十人!”有十七万个平方,

    “那怎么结算工资呢?”

    “我承包给你,四元五角一个平方,你带队,我就省的管理一大群人,你可以每平方抽成一毛钱左右的管理费。”

    陈中明激动的张大了嘴巴,他辛辛苦苦干了两个月,除去下雨天和吃饭,两个月一共才挣1100元钱,不过工资要等项目结束或者过年才能拿到。抽成管理费一毛钱,17万平方米也有1万7千元,加上自己也一块干活,这不一下子成了万元户了。这好事也来的太突然了吧!

    “那这事情什么时候开始呢?”

    宋平说:“地面桩基工程已经结束,立马就要开工,这里你也不能离开,你打电话回去,能招来人就来找我!”说完他离开了。

    陈中明的心怦怦直跳,也怕失去这大好机会。家乡只有镇邮局有电话,陈节家相对离镇上要近一些,他也想出来打工,看他能组织人来不。按理说,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这里出的工资相对较高,一个村组织几十个人不是问题。于是他在附近烟酒店铺要了个公用电话的号码,到邮局发个电报回去,让组织人员,并约定明天下午6点让陈节到邮局打依江市的这个公用电话联系。

    次日下午陈中明5点40分就来到烟酒店铺家装的公用电话旁等待,心有些怦怦跳,不知道陈节可收到电报了,是否可以组织到人。6点整电话准时响了,陈节在电话里说:“很多人听说这个工价都愿意来,几十人没问题。”

    陈中明说:“等我这边签下合同后这些人才能过来,预计这几天能敲定,你们先等着,搞好了我立马发电报来,你们先过来一批人。”

    陈中明找到宋平说:“能找来人,我们要先签个合同吧?”

    这下宋平有些支支吾吾,因为他是从别人手上转包过来的,不具备资格,于是他把施工图纸递给陈中明说:“你先看下这个。”

    这是一个铸造公司项目,位于经济开发区,前方是办公区,中间是厂房,后面是仓库,仓库后面是食堂和宿舍。需要支模施工的面积17多万平方米。陈中明问:“这么短的工期,能干的完吗?”

    宋平回答:“那肯定是要夜晚加班的,我让你到家乡找人是考虑便于管理,另外就是山里人能吃苦!”

    陈中明又提出要签个合同,虽然工地上干活的都是口头协议,毕竟这么大的工程,假设有个闪失,有合同才能放心!

    宋平说:“我只能和你写个协议,我们双方签字。”于是拿出纸笔写起来:宋平将位于市经济开发区纬三路北侧的大美铸造有限公司,17.164万平方米支撑模板工程承包给陈中明,包工不包材料,工期270天,工程款共七十七万两千三百八十元人民币,待工期结束结算90%工程款,工程全部验收合格结算全部款项,期间只能预支生活费,施工期间发生的工伤等事故与宋平无关。宋平在下面签了字,把施工协议递给陈中明。

    陈中明问:“工伤你们不负任何责任吗?”

    宋平摇摇头:“我把钢筋工程包给了秦辉,打混凝土工程包给了张民传,我和他们都是这种合作方式!”

    陈中明有些忧虑的问:“今年是闰年,工期结束就离过年仅有二十几天,要是到时候过年了还拿不到工程款,那怎么办”

    宋平拍了胸脯说:“老弟,这个你放心,这个是区政府的招商引资工程,考核官员的政绩是GDP,就是本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值。因此:规划、城建、环保一路绿灯,这个公司在浙江的总部效益非常好,这里投资的是分厂,总投资接近一个亿,你就不要担心你们的这一点工钱啦!”

    陈中明拿到了签字后协议书的复印件,很是感激宋平给了他这次赚钱的机会,三天后陈节就带来了二十几个人,说还有十几个人等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就会陆续赶来。陈中明和老乡们商议好,工程大家一起干,到年底结算分账,自己就抽成作为管理费,就带着乡亲们在工地上加班加点的干活。

    宇琳知道乡亲们也随丈夫去依江市工地干活的事,同时也收到了陈中明的第二封信,前面的信是报平安的,这封信说现在跟着宋老板后面承包到一个工程,带着弟兄们干。他说这个工程能为他带来约两万多元的带班管理费,加上他也一起干活的工资,等到年底结账,明年就到东河镇买一块地建房子,这样芸梦云扬上小学和幼儿园离家也近,等等。这一切,宇琳有些不敢相信,幸福也来得太突然了。回想这么多年庸碌无为的过着窘迫的生活。她多么希望在镇上拥有自己的房子,住在这半山腰生活很不方便,但是一直都无力改变。看来理想与现实仅一步之遥了。云扬想念陈中明没有芸梦那么强烈,只是在听jiejie问爸爸的时候,也会想起爸爸,要爸爸。宇琳总要耐心的回答爸爸要到过年才能回来,回来会买新衣服,还会带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于是芸梦云扬盼着过年。

    宇琳带两个孩子,顺便种点菜园,田里的农活都是找人耕种,等陈中明年底回来付账。日子就在两头思念中度过。天气渐渐转凉,快要过中秋节了,明年芸梦就要上小学,现在的家离学校有四公里多路,山路只能靠步行,接送又太远。陈中明说他在依江市的工地上不适宜孩子居住,也不安全,孩子上学必须在户口所在地,让宇琳去镇上,顺便看看在幼儿园和小学学校之间有没有可出售的地基可供建房,这样俩孩子幼儿园和上小学问题都顺利解决了。

    宇琳背着云扬,牵着芸梦缓步来到东河镇,看了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空地倒是有,但不知道权属归谁,现在钱也没有到位,找地基建房子也为时过早了点,芸梦吵着要去淘气堡玩滑滑梯,宇琳只得牵着俩孩子去玩。每次玩过两孩子都是流连忘返不愿离开,旁边玩具店里有个乳白色毛绒绒的洋娃娃,芸梦站在橱窗外不愿意走,宇琳拉她,芸梦恋恋不舍的说:“等我爸爸回来给我买!”宇琳听着觉得芸梦有些懂事,感到有些欣慰!这时云扬跟在一个背后看装束形似爸爸的男人后面跑起来,边跑边喊:“爸爸,爸爸,爸爸。”。跑到近前,陌生人一回头,云扬发现不是爸爸,顿时呆立。失望和尴尬让小脸发红。宇琳上来抱住云扬,心理很歉疚。

    工友们想在中秋回乡过节,再支些钱带回去。陈中明也想回家一趟看老婆孩子,便去找宋平,小心翼翼说明工友的想法。宋平不情愿的说:“现在工期才进展一半多一点,前一阵子下了雨,耽误了工期,你们不要有回去的打算了,到时候耽误工期,一天扣百分之一,你承担得起吗,关于钱,那个铸造厂委派的项目负责人王总说了,到年底再结算,现在银行贷款给他们,他们都不要,不缺钱。”

    这个中秋节大家依然在工地赶工,晚上陈中明买来卤菜,和大伙一起喝酒。待酒席结束,陈中明多喝了几杯。是夜月色如银,在这不夜城里,已是万家团圆的日子,这是陈中明身在异乡过的第一个中秋节,怀着对妻子儿女的歉疚,可是对于在贫穷线上挣扎的人来说,骨rou分离是一种常态吧。陈中明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家人过上好日子。

    宇琳带着孩子坐在堂屋,四周幽静无声,秋月如镜,洁白的光芒洒入小院,芸梦问:“mama,爸爸什么时候回家?”

    “大概还有一百二十天!”

    “一百二十天是多长?”

    “有四个月那么长!”

    对于芸梦来说四个月也是个模糊的概念。“爸爸回来了,我就不让他再走了,我要和爸爸在一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