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则无法无天 (第1/2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正文卷第二百五十二章三倍利,则无法无天胡濙是个礼部尚书,他参加盐铁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提醒大明皇帝在新法制定的过程中,不和礼法起冲突。 第一次发言,他只是在提醒金银之禁、凿山伐石之禁。 之后,就开始了他极其专业的洗地过程,时至今日,他也算不清给陛下洗地了多少次。 总体而言,表现了礼部洗地的专业性。 胡濙岁数大了,他要培养新人刘吉,刘吉就是个洗地能手,哪怕他只是个礼科给事中,大明皇帝即便是做了什么,刘吉也能圆回来,比胡濙更能洗。 这一点胡濙丝毫不怀疑刘吉的专业性。 他要记录下来盐铁会议的内容,再写成陈条,留给刘吉,万一哪一天刘吉洗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也能拿出来抄一抄。 胡濙写到这里停笔,思忖了片刻继续写道: 朱祁钰问他在写什么的时候,胡濙听到了,但是似乎又完全没听到。 他走神什么? 是什么让专业的礼部尚书胡濙,在御前失神呢? 胡濙在思考衍圣公的案子。 整个案子他也有参与,为陛下、群臣、天下仕林、学子们扯一块遮羞布,是一件极难的事儿。 他参与极深,感触则更深。 他的眉头越皱越深,衍圣公的利是几分?五成? 仅仅只有五成吗?绝非如此! 海贸获利之后,胡濙也有所耳闻,户部山东清吏司核算孔府之物,岂止是倍利,少说十倍利润了。 他给大明裱糊了一辈子,这些年有多少事儿,都是他裱糊的? 他的经历极为丰富,当陛下谈了利润之后,他想了许多许多。 他看着自己写的几行字,这些都是陛下所言,他仿若是茅塞顿开。 胡濙沾了沾水墨,继续写道: 胡濙写完之后,继续写道: 朱祁钰看到了胡濙写的内容,是越写越离谱,他敲了敲桌子说道:“胡尚书。” “臣马上写完了。”胡濙赶忙回了一句,他终于把最后几个字补上,哪怕是知道后面的话,陛下不喜,他也要写出来。 朱祁钰拿过写的内容摇头说道:“又是这等美誉之言,删减便是。” “前面还是用俗文俗语较为合适,省的读着就读混淆了。” “今天的盐铁会议就到这里,市舶司和贡市皆以银币结算,不要那么小家子气,这些钱,终会回到我们手中,不是?” “好了,散了吧。” 朱祁钰看着自己手中的盐铁会议本,今天想议论的话题,一个没议论,他本来想好好聊聊铸币税的事儿,但是只能等下次了。 他站起身来,嘱咐了一番兴安将试刊的新的《国民财富论》发下去。 让朱祁钰非常意外的是,明明国家财富、人民财富的性质与积累研究,仅仅开了个头。 但是胡濙就已经将《资本论》的一些内容,写了出来。 比如他那句倍利,则目无法纪,三倍利,则无法无天,道尽了滥恶逐利的贪婪本性。 能坐在庙堂之高,都是人中龙凤,但是皇帝御下不严,他们就是大明最大的祸害。 皇帝御下有方,他们同样能够有超脱时代的眼光去考虑问题。 太阳底下,毕竟没什么新鲜事,后世有的事,大明也有。 “臣等恭送陛下。”一众朝臣恭恭敬敬的俯首送别。 于谦跟随着陛下来到了书房之内,又坐到了棋盘的对面。 兴安笑着说道:“这次是鄱阳湖之战,陈友谅六十五万汉军,围困洪都八十五天,意图围点打援。” “我朝太祖高皇帝领二十万大军驰援洪都,陈友谅移师鄱阳湖。” “鄱阳湖之战,一触即发。” “共计三十七个回合。” 朱祁钰笑着说道:“朕执明军,于少保执汉军。” 于谦摇了摇头,并不拿旗盒,摇头说道:“兴安大珰当裁判,臣就不下了,刮风下雨还好,天雷地陷海啸,臣诚无力应对。” 开玩笑,上次靖难之役,开局就被砸了一个海啸出来,直接把南京城给淹了,难不成是东海地动,出了仙山了不成? 朱祁钰十分确信的说道:“兴安这次绝无天雷地陷海啸。” “真的?”于谦坐直了身子说道。 朱祁钰点头说道:“真的。” 鄱阳湖之战,其实就是《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战的原型。 陈友谅建造了大型楼船,铁锁横江,一阵东风来,大明军的火船,火攻计破铁锁横江。 鄱阳湖之战后,朱元璋在南方称吴王。 值得注意的是,张士诚早在朱元璋称吴王的三个月前,也称了吴王。 朱祁钰和于谦开始兵推棋盘,下棋事儿小,劝仁恕之道,才是正事。 当然有没有用,于谦心里也没谱,毕竟他劝的再快,也没一些家伙作死作得多。 脑袋在脖子上长着,不好吗? “农庄法今岁如何?”朱祁钰问到了正事,农庄法,他从来没放到朝堂之上,讨论过一次,可谓是,一意孤行。 于谦吐了口浊气,笑着说道:“臣折银算算。” “现在有一万九千里,共计三千三百乡,共有两百零九万户,丁二百万,口九百四十五万,丁亩三十,藁税一成半,朝廷赋税折银五百六十四万,不计福建在内。” “力役给粮折银五钱,入京库折银四百五十九万两。” 这是一组不太复杂的数字,于谦并没有说亩数、亩产等事,而是以折银计算,给陛下一个大概的数字。 陛下真的盘账,应该去户部,陛下在问趋势。 眼下大明的藁税入库方式,是官收官解,给民粮解送入库,每名力役大约五钱。 按照大皇帝和百姓的约定,朝廷从掌令官掌管乡平库,只取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