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头功牌 (第1/2页)
朕就是亡国之君正文卷第二百六十五章放榜,授头功牌汪皇后、杭贤妃、唐李贵人,有怨言吗? 并没有。 毕竟四个人也很热闹,平日里做做女红,聊聊家常,照顾下四个孩子,这日子也是繁忙的很,充实的很。 陛下是在忙正事,闲的时候,总会翻牌子的。 朱祁钰确实很忙,科举是国朝大事。 眼下朱祁钰手中有个考魔官员,三元及第的状元郎,也是唯一的三元及第的状元郎了。 名叫商辂,现任翰林院侍读。 这个成就在大明有多么难以完成呢? 整个大明朝三元及第的只有两人,一个是黄观,一个就是商辂。 不过黄观是洪武年间的三元及第状元郎,他比较倒霉,作为建文朝重要文臣,他一力推动削藩和井田制。 黄观、方孝孺等人,在朱允炆英明神武的领导下,削藩雪到了太宗文皇帝朱棣的头上。 最后黄观和家人皆溶于水了。 黄观的三元及第的功名,还被朱棣给剥夺了。 所以商辂就成了明朝唯一一个三元及第,并且保住了功名的人。 朱祁钰对商辂没什么好感,因为商辂和徐有贞一样,是坚定的正统派,宗族礼法大伦、亲亲之谊的坚定拥护者。 但是他们的大伦讲的不如胡濙。 既然学问做得好,朱祁钰就让商辂在翰林院做学问去了,非要挤到朝堂上,说错话,不是和黄观一个下场吗? 最后被剥脱了功名,和家人一起溶于水,大家都不体面。 三元及第,就是乡试、会试、殿试皆为头名,三榜魁首,解元、会元、状元,就是三元及第。 治学自然是一等一的,但是屁股坐哪头,那就说不准了。 一个学生要到奉天殿内考试,需要走多少路呢? 首先就是童试,考中了秀才,就可以不服劳役,见官不拜了,而且还可以给别人担保,担保别人考秀才。 非亲非故的为何要给别人担保呢? 因为有钱… 每个儒童找秀才们担保,是要给甘结费,方能在履历上写廪生某保,一个人要二两银子。 而且一个县的秀才也就那么十几个,大县,一次儒童考试就有数百人,这一人担保十几个人,就够一年的用度了。 这在县里都是体面人了。 还得接着乡试,乡试考过了才是举人,中了举,那可了不得,在整个府,那都是场面上的人! 范进中举,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举人可以到京师参加会试,也可以直接做官,像海瑞、罗炳忠一样。 中了会试头名,叫会元,会试考完了,大多数功名都比较稳当,吴敬那种行为已经非常冒险了。 殿试头名才叫状元。 吴敬在贡院艰难的度过了三天的时间,他一直惶惶不安。 过了会试之后,贡士们,都会接到贡院里住着,等待放榜。 胡濙突然带着人冲进了贡院里,把每个人都扔进了盥漱房,里里外外洗了个干净,今天又要面圣了,要给他们沐浴更衣。 “快点快点!”胡濙催促着贡士们,领着他们向着承天门而去。 胡濙的精力极为充沛,他最近在医学之道,又有了精进。 尤其是太医院的陆院判和欣院判,两位院判在医道之上高歌猛进。 胡濙最近和陆子才、欣克敬走的比较近,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胡濙并不好奇陛下到底吃几碗饭,那是找死,胡濙有恭顺之心。 胡濙只是本着一个医学生的态度,在求教。 孔夫子曾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但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胡濙可以。 他最近在给陛下准备万寿节的贺礼,他写了一本医学长卷,打算献于阙下,结果这书还没写完,奇书献于阙下的头功,就被吴敬抢了先。 胡濙生气吗? 一点都不,因为吴敬,就站在了胡濙的身边。 胡濙精神奕奕的说道:“某告诉你啊,不要紧张,陛下又不吃人。” “别听坊间乱传,你看你在奉天殿内,把陛下叫住,不仅没有坏事,还有还有好事发生。” “你抖个什么劲儿?” 吴敬是非常紧张的,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行为多么大胆,所以到现在腿还在打摆子,当时就是脑门一热。 但是似乎京师的朝廷上衮衮诸公,对吴敬颇为满意。 于谦不在京师,能劝得动仁恕之道,还有谁? 陛下不开心,他们日子就难熬,他们就得担心,会不会被拉倒菜市口。 陛下这几天,见到谁都是春风和煦,满脸笑容,可见吴敬献的书,让陛下颇为满意。 群臣们看着胡濙如此精神,就是重重的叹了口气,这胡濙太健康了,这还得受多少年的委屈? 再看看胡濙的另外一侧,那个棉花一样满脸笑容的刘吉,就再次叹气。 哪怕胡濙走了,还有个刘吉刘棉花替补呢。 胡濙这精神状态如此良好,居然还找了接替他洗地的人! 今天是放榜的日子,朱祁钰坐着辂车来到了承天门外,他刚走到金水桥,承天门的大门就在鼓声中缓缓打开。 忠诚的锦衣卫们,当然不会让陛下等候。 时辰? 陛下什么时候到承天门,什么时候就是辰时! 朱祁钰来到了丹墀之上,他满脸写着高兴。 这几日他已经翻阅了一下吴敬的《大全》,它既是一门应用数学之大成的书籍,也是一本纯粹数学、基础数学的探索之作。 放榜的日子,在京的文武百官都要出席,京营出京,勋臣之中,只有杨洪和英国公张懋到了殿前。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群臣见礼。 朱祁钰满是笑容的说道:“朕躬安,平身,放榜吧。” 陈循拿出了圣旨,大声的喊道:“景泰二年辛未科,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胡濙拿起了另外一份圣旨大声的喊道:“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柯潜,福建兴华府莆田县军籍,福建乡试第三十名,会试第十二名。” 第一名的状元是柯潜,乃是福建人,福建打的千疮百孔,他还是军籍,从莆田而来,一路上几有艰辛? 朱祁钰对柯潜的文章赞不绝口,这个状元是名至实归的。 “刘昇…”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看着学子们挨个见礼,兴安将朝服冠带和进士宝钞赐给了这些学子们。 这一科中,文章做的不是那么好,但是很有才华的人,都已经进入了朱祁钰的观察名单。 比如余子俊、马文升、秦纮、杨守陈、林鹗、吴敬等人。 他们贤与不贤,自此之后,他们说了不算。 一共录取了多少人? 景泰二年辛未科,共计录取了二百零一人。 因为大明的人越来越多,需要的官员也越来越多,冗官从来不是大明需要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