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鹤骨难污  (第1/2页)
    “当!——”    “当!——”    “当!——”    丽景楼上,编钟声阵阵。    钟声沉重苍茫,响彻邵京城的每一处。    这钟声庄严地宣告着君王的出行,邵京外有多少虎视眈眈的眼睛,但碰见宜王,仍然要低下头颅,叫一声君上万岁。    邵京的麓街两边住户奉命回避,闭门不出。    若有人想要一窥君上玉颜,被巡逻的金卫兵逮到,即刻人头落地。    来不及躲闪的小民们,听到钟声便立即匍伏,以额触地,绝不可抬起头来。    南楼和智濯尚就在其中,她听见他叹息道,“真是不巧,一回来就得跪上这么一大会儿。”    四面铜鼓的敲击声震得南楼脚下的土地似乎都瑟瑟发抖。    鼓声后,墨色,紫色的龙纹散花卉散方散圆伞和各色的旗纛在风中招展,金卫军手中的枪、戟、戈、矛等发着金光闪闪的光泽。    这些无一不显示着大行皇室的富贵和威风。    队伍浩浩荡荡,銮仪绚烂夺目,一顶金色和苍色交织的金檐步舆缓缓从南楼身边而过。    十余位抬着金檐步舆的卫兵步伐整齐,步步生根似的稳重。    紧跟其后,是一把高耸的五彩华盖。    两班佩着长矛的高大侍卫分列华盖两侧,紧紧护卫着步舆。    南楼从未见识过这样的场景,原来天子竟是如此大的排场出行。    智濯尚说这条大街,总是繁忙热闹,现如今却鸦雀无声,一声咳嗽也听不见,好玩不?    街道上的店铺关门,南北同向的大道也空无一人。    南楼低下头去,见膝下的土地上撒了一层湿漉漉的黑土,智濯尚说,这是为了避免御驾通过时扬起灰尘。    他告诉南楼,君上去往的方向乃是大冢宰府的方向。    据说大冢宰府内别有洞天,是个小型的九灵台。    其中也有群峰耸立,白云萦环,奇石嶙峋,婀娜多姿,藤蔓菇郁,绿竹猗猗,松柏参天,杨柳同垂,野花芬芳,桃李争艳,蝶舞鸟鸣,鱼戏蛙唱。    数不尽的石阶前卧立有几排形似各种走兽的巨石,恬静安然,犹如守候大冢宰府的卫士。    大冢宰府和宫中的九灵台唯一不同的是,九灵台下有一潭泉水。    这潭泉水永不枯竭,上古时期便已存在,即使是邵京大旱,其中的泉水也不曾断流。    有人曾放入一纺金线放入潭中,金线慢慢拆开,到了最后仍未到底。    潭称护龙潭。也有人说过,里面封印了一条千万年前兴风作浪的应龙,若放出来,天下即刻大乱,战火必将重燃。    南楼笑道,那还不如叫锁龙潭呢。    他道,“你将君上置于何地?”    护龙潭水清澈见底,面平如镜。    风和日丽的早晨,彩霞满天,紫气不断,云雾缭绕,整个九灵台中的楼台亭榭时隐时现,恰似蓬莱仙境。    智濯尚问她,“想不想去看看君上长什么样子?”    南楼低着头,“不是说不许抬头么?”    “我爹可是大司徒,当朝的大司徒,怕什么!”    他拉着南楼起来,“人都走了,也没有卫兵了。”    趴着的民众们也渐渐起身。    他带着南楼上了几十步外的酒楼。    “这是什么地方?”南楼跟着他走上楼。    进去后才发现原来此处的楼阁互相中通,从此处可以走到另一处酒楼。    兰溪从未有这样的高楼,她也没有如此奇妙的经历,竟然可以从两座酒楼之间穿行无碍。    浩大庄严的仪仗,就停在了大冢宰府门前。    沉闷古板的铜鼓声打破了此地的寂静。    大冢宰府的台阶下,虎贲首领拖长声音,“拜——”    周围的官员便拜了一次。    连续三次,他都拖长声音喊。    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