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三章 迁都多喜 (第3/3页)
看到来人,也是一身的风尘仆仆,却丝毫不影响今日隆重的场合,反而随着他口中的奏报,为今日的迁都增添的不少色彩。 “哈哈,好,好啊,居然好事成双了!一会儿就在太和殿前的广场,盛排延宴,遥贺孟都统和‘敦武’军的弟兄们开疆扩土!” 这则战报意义可谓重大,即便是在强盛的汉唐,也没有彻底收服过那片地方。 那里更多的是后世的某疆,甚至中亚某些国家的领土,在汉唐之时,最多就是对方的内附,设立相应的都护府进行宽松式管理罢了。 现如今,那是彻底给拿了下来,纳入了大宋的版图。 达到这种程度,在真实的历史里,还要等上数百年才能实现的。 太和殿里的文武大臣,自然又是一阵恭贺声,即便是被多人重复过的词句,一再被提及依然令人兴奋不已。 “陛下,殿外有‘罗氏鬼国’的使者求见,来人自称是永南王——” 一名“虎贲”军将士在太极殿门口奏道。 “哦,思默回来了?快快让他上来——” 之前,因为“罗氏鬼国”的国主安德病重,紧急将赵思默召了回去,为了确保儿子的安全,郭默甚至将“锦衣”抽调了三十名好手随行。 更是安排了文武兼备的“书生”朱子柳,作为赵思默的左膀右臂,一同前往“罗氏鬼国”。 如今,时间过去那么久了,却在今日这个大宋迁都的日子,来了“罗氏鬼国”的使者,而且还是自己的儿子本人,这如何不让郭默又惊又喜? “儿臣赵思默,参见父皇——” 赵思默也十二岁了,他才是郭默的第一个孩子,如今个头也快长起来了。 “哈哈,思默啊,你小子赶得挺巧的吗?既然来了,就在这里多住些日子吧——” 郭默没有问儿子做什么来了,看到他衣衫整洁、红光满面,就知道这小子没遇到什么难事。 既然不是遇到了麻烦,那么就算是儿子胡闹跑过来玩的,郭默也不会怪罪他,反而要善待这个儿子。 “父皇,早就听说您今年八月迁都,儿臣和‘罗氏鬼国’的几位长老‘商量’了之后,决定去‘罗氏鬼国’国号,归附大宋。儿臣这个国主也不当了,愿意做我大宋普通的一名百姓。” “什么?‘罗氏鬼国’也要并入大宋吗?” 这是大多数人的心声,不自觉已经用上了“也”字。 “陛下果然‘深谋远虑啊——嘿嘿’ 这是那位“无良”的礼部尚书程珌,发生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郭默有时候都想给这老家伙换个位置坐坐。 就他这样的“无良”之人,居然会是我大宋的礼部尚书啊? “思默,到前边来,详细说说是怎么回事?” 对于自己的儿子,即便是在太和殿上,郭默也没有那么的讲究。 只是,已经十二岁,做了“罗氏鬼国”国主的赵思默,却不敢像自己老爹那么的“放肆”。 原来,当初赵思默回到“罗氏鬼国”之后,没多久老国主安德就病逝了,作为唯一的法定继承人,赵思默理所应当地成为“罗氏鬼国”新的国主。 在大宋耳濡目染了几年的赵思默,又加上朱子柳的扶持,悄无声息地在“罗氏鬼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变革。 当然,这里边也有不少,是郭默给予朱子柳的建议和意见。 大宋在今年八月迁都中都城的事情,早已沸沸扬扬地传遍了天下。 灭大金、收大理、平西夏、败蒙古,听说“敦武”军还远征西辽国去了。 这一切,在“罗氏鬼国”境内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尤其是相邻的大理,去国入宋之后,当地百姓的生活rou眼可见的改善着,这就让“罗氏鬼国”很多人有了些想法。 安德去世之后,自动晋为“皇太后”的安灵儿,以及“罗氏鬼国”最强悍的八千铁骑的统领石长老,从内心里自然是倾向于大宋的。 准确地来讲,他们是倾向于大宋皇帝郭默,尤其石长老还去过临安,住过桃花岛,见识过大宋的繁荣。 别人不知道,他如何不知道赵思默登基之后,朱子柳实行的一系列变革,就是大宋实行的政策啊? 不过,石长老知道,只有这样做,“罗氏鬼国”才有机会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 而大宋马上就要迁都中都城了,那个被大金国、被蒙古人占据过的地方,马上就要成为大宋的国都了。 石长老的想法就更强烈了,如果我们“罗氏鬼国”也能并入大宋呢? 这才有了赵思默北上的行动,而“罗氏鬼国”境内,文有朱子柳,武有石长老,宫中还有安灵儿照应着。 赵思默才安心地带着三十名“锦衣”,到中都城来了。 “哈哈,好,既然我儿如此有孝心,爹爹如果不敢接受的话,却也未免太过小家子气了。” “给南方军区总督余玠去道军令,命他率领两万‘忠顺’军接管‘罗氏鬼国’的防务,石长老副之。” “既然已经归顺我大宋,‘罗氏鬼国’这个名字就不适合再用了,朕亲自赐名为‘贵州’,为我大宋的第十八个行省,朱子柳为第一任贵州布政使。” 到手的东西,郭默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再说了,当初替“罗氏鬼国”训练铁骑,派遣朱子柳随行,未必就不是为了今天啊。 “至于西辽国的处理,此事事关重大,还是等孟都统回京后,同内阁商议妥当再定吧。” 一日三喜报,再加上迁都之喜,郭默就在太和殿上,当众册封了一批有功的文武。 当然,更多人的册封,还是要通过礼部、兵部、吏部等,在内阁的主持和监督下进行的。 “擢吏部尚书薛极,为太师,加封为赵国公——” “擢刑部尚书赵汝述,为太傅,加封为晋国公——” “擢吏部尚书程珌,为太保,加封为鲁国公——” “擢‘敦武’军都统制孟共,为征西将军,加封为辽国公——” “擢‘靖难’军都统制郭靖,为征北将军,加封为靖王——” 虽然知道郭默跟大哥郭靖兄弟情深,但是,三十岁出头就被加封为王,这也太震撼了。 要知道,这是郭默封的第一个王,宋朝时候虽然也有不少臣子被封王的,却绝大多数是死后的追封,比如岳飞的“鄂王”。 像郭靖这样的年龄,又是一位绝对的实权王爷,还是让很多人嫉妒或眼红的。 但是,在这太和殿上,愣是没有一个人,敢出言劝谏的。 顶尖的重臣都封赏完毕了,却唯独没有提到太子的人选。 不过,历来储君人选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虽然很多人觉得,燕王郭逸应当是不二人选。 但是,在没有正式公布人选之前,聪明的大臣们还是三缄其口的好。 再说了,郭默是谁? 一代雄主,三十二岁,更是传说中的先天高手,谁知道他能活到什么时候啊,众人似乎都不用为郭默的寿命担心的。 于是乎,在洪武四年秋,大宋正式完成了迁都中都城,并更名为bj,开启了大宋王朝新的征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