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28【精明的女人】 (第2/2页)
是没权没势的人来说。 从买地皮准备盖房子,到把房子盖好住进去。 保守估计就得一年时间。 不是盖几间房太费劲。 主要就是前期的手续审批太费时间。 在房管所不认识人,按照“正常的手续审批程序”,就是得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时间才能办完。 懂得都懂。 如果是自家盖房子,拖个一年半载也就那样,无所谓了,反正不着急,手续什么时候审批下来,什么时候盖。 可对陈洋这种想要以此赚钱的生意人来说。 显然是不能接受这种周期的。 对此。 他必须提前想办法把手续审批这一块儿的效率给提起来。 而提高效率的唯一方式就是“吃饱喝足”。 李丽老公是房管所主任,陈洋打心里想搭上这条线。 付出一点代价无所谓。 只要能让他背着猪头可以找到庙门就行。 “丽姐,等我准房地产商的生意正式开始后,你手里头有测绘公司,咱们之间也可以再次成为合作伙伴” 陈洋说话间就将一张事先准备好的银行卡拿了出来。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他不可能让李丽老公白白效劳,事先表诚意,方能取得更大效果。 当然。 还是那句话。 他把该做的就做了。 最终能不能成功,这一切还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李丽是否愿意帮忙了。 “你这……” 李丽是有些始料未及的。 她不意外陈洋懂拿钱办事这个“规矩” 可也没想到后者如此干脆。 第一次和她说这个事就将“诚意”给抖漏了出来。 雷厉风行? 魄力十足? 或许这两个都不是。 反倒更像是“蛋糕够大”。 李丽也是个生意人,很快就从陈洋的反应中嗅到了关键点。 能让陈洋这个年纪虽小,可已然是商场老狐狸的人不经意间露出马脚。 可见这个生意里面到底有多少油水。 再加上李丽原本也听说过有人已经在做这一行了,她老公毕竟是房管所主任。 “你太高估我了,房管所可不是我家开的” 李丽并没有接住陈洋递过来的银行卡,而是站起来打理了几下头发。 似笑非笑的说着。 而陈洋在看到李丽这副反应后。 心里也顿时暗呼不好。 这女人太过精明,自己刚才表现的太心急了。 怕是起到了一些不好的作用。 故而为此可能要马上付出一些代价。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最终想要顺利搭上李丽老公这条线,能顺利去做这个生意,恐怕不会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了。 “丽姐谦虚了,你的本事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吗,厉害着呢,只要愿意出马,这件事水到渠成” 因为李丽老公不在现场,所以陈洋就把所有奉承之词全部放在了李丽身上。 但他也明白,这女人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你这件事挺复杂的,房管所上上下下很多人,也不是你姐夫一个人说了算,谁都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你容我先回去询问一下情况” 果然。 李丽马上搬出了规章制度。 尽管她和陈洋都很清楚,这根本不管违法乱纪的事,只是让她老公从中搭句话,提高一下审批速度。 她很聪明,没直接答应,也没直接拒绝。 给自己留了缓冲时间。 目的其实也很简单:想分一杯羹。 至于这个羹怎么分。 那就看她利用这段缓冲时间能权衡出哪些利弊了。 当然。 也有可能选择成全陈洋。 和李丽下楼吃完饭,陈洋就离开了。 该说的都说了。 他也不是特别失望。 毕竟求人办事这种事,一次性成功的概率本就不高。 只要李丽没直接拒绝,就说明这件事还有机会。 陈洋这边也不是特别着急。 这个生意即便是能真的能展开,那最早也在阳历四月份,也就是清明节左右。 相对来说。 另一个生意。 开机械设备销售公司的事现在倒是可以着手准备了。 海市吉顺达机械建材销售有限公司。 这是陈洋早就拟定好的名字。 到时候继续由他担任公司法人。 不过按照规定,他名下已经有了一家个人独资企业,想要再担任另一家公司法人,那就不能再百分之百控股了。 必须再找一个人。 说白了也就是走个形式。 陈洋打算另一个股东让父亲来担任。 他占据百分之八十股份,父亲占据百分之二十。 当然,陈洋主要是觉得这种方式比较简单,真要是没办法了,他还可以选择法人控股。 营业执照申请注册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难度。 毕竟他就是干这个的,手到擒来的事。 陈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冯世贵,估计最多一周时间就能拿到营业执照。 现在当务之急是寻找并且确定公司地址。 和李丽分开,陈洋开车在整个静安区到处转了转,尝试去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地店面。。 首先要排除的是老城区,像这种和机械设备、建材销售有关的公司,放在老城区那绝对是自寻死路,没什么生意的。 陈洋现在主要考虑的就是两个地方。 第一是集镇,第二则是西环路。 如果只是石油设备销售,放在集镇绝对是最佳选择。 单独只经营销售建材的话,西环路又是最优解。 这也是最让陈洋犯难的点。 一时间不知道该定到那里。 不过犹豫了两个多小时后。 他最终还是决定选择放在西环路。uu看书 西环路距离城内近。 不仅能满足原本市场需求,还能照顾到他马上开展的新生意。 现在的西环路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繁华,大部分还都是空旷之地。 可陈洋作为一个重生者,对海市接下来十几年的城市版图延伸变迁极为清楚。 毫不夸张的说。 以后的西环路就是整个静安区最大的建材集散基地。 沿路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建材市场。 不仅供给静安区,整个海市的大部分建材都由这里集散。 陈洋想借鉴国美模式。 在西环路租一块占地面积足够大的场地,从一开始就将吉顺达机械建材销售公司的知名度给打出去,往后很多年都有能力、有空间保持强力竞争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