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毕业毕业 (第1/1页)
1998年,皖北小城。 经过四年略显匆忙、无聊而又还算用功、充实的生活,我毕业了。 因为所在学校是煤炭部下属的院校,对口的就业单位只能是煤矿子弟中学,否则就要交所谓的出系统费。家境贫寒的我只去了铁岭的一所学校叫做调兵山的学校。时至今日,我已经忘记当时是如何知道这所学校的了,更不知道在这所学校里其实已经有了三位老乡学长。只记得过完年的某一天,大约是正月十五以后,也不知道那所学校开没开学,就匆匆地赶到了那所学校。还好,他们居然真的开学了,居然还遇到了三位学长。按照程序走了一遍,备课,试讲,结果是人家拒收。 记得自己灰溜溜地回到父母在沈阳的出租屋时,心中有的是无尽的失落,我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何方,只能默默地睡去。在夜里,睡着的我突然醒来,看见母亲用颤抖的手点着了打火机,从不抽烟的她居然点着了一支烟。我知道她内心的愁苦,选择默默翻身睡去。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养育我们姐弟三人,在农村也没啥出路,就选择去沈阳找食吃,meimei已经去打工,弟弟跟着父母卖点小菜。沈阳的出租屋很小,还好寒假很短,我又匆匆踏上了去皖北小城的路。 忘记了如何上的火车,也不记得父母的眼神,但我知道他们内心的期盼,唯有找到工作,才能缓解他们的压力和负担,才能让一路找食吃的父母能够吃点好饭。 其实上半学期也已经有几所学校来学校招聘,比如昆山,上海,当然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出去跑,而囊中羞涩的我唯有坐等招聘单位的上门。还好,这时听说一所黄淮中部的县城高中来大学应聘,我带着简历去了学校的招待所。彼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一场应聘会带给我什么,更不知道会遇到与我相伴一生的另一半。 当我硬着头皮胆怯地走进,发觉房间里有很多人。我递上简历,他们看完了之后,说了一句,“我们不是昆山。”我才想起那个简历上我曾经写过一句话“昆山是我应聘的第一站”,我当即说了一句,“昆山的招聘已经结束了。”当时的我在大学里也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不是党员,不是学生会干部,学生成绩一般,唯一对得起中文系这个专业的就是我读了很多书,却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证明。但不知为何,他们居然录取了我。(原因是后来我到了学校才知道的,我是第一个去这所学校应聘的,他们大概也是饥不择食,有人来就收着了。) 在招待所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胖一点和瘦一点的。他们是这所学校上一年刚招来的老师。胖的开朗,健谈,瘦的略有些腼腆,但是一个稳妥的人。直觉告诉我,胖一点的一定会混得很好(果然,在本校工作了第四年之后,赶上一个新的地级市成立,他以干部身份应聘,进入了市级公务员行列。而瘦一点的也在经历了多年的努力之后,终于成为初中的正式领导。) 过了一会儿,一个穿着绿色上衣,脸上有些醉意的人走进房间,他坐在我的旁边,和我聊了几句,说到了我所在的学校,我悄声说:“hs学校的工作不太好找,出系统要钱,无力承担啊。”他说是这样的,工作不太好找的。嗯?我略有些质疑:“你也是hs学校的?”嗯。那一刻我才知道坐在我旁边的这位也是同一届的毕业生。同病相怜,还是校友,关系瞬间拉近了许多,我立刻变得大胆了一些:“那以后在一起工作,要多多照顾啊。”他当时就说:“当然,当然。” 工作就这样敲定了。只是当我回去的时候,无论是班长还是辅导员都对我颇有微词,后来干脆在班会上嗷嗷地喊:“去M城干嘛呀。是呀,去M城干嘛呢?”听着班里同学的笑声,我的内心在苦笑,我没有别的路可选择啊。如果有,我当然愿意去东北育才或者LN省实验中学,当然合肥一中也行啊。我有选择权吗?我记得有选择权的同学去了苏州的很好的学校,他们的家庭可以为其承担七千元的出系统费,而我的家庭全部的家当可能都没有七千了,我有选择权吗?我记得大学四年第一次奓着担子跟辅导员说了一句:“昆山(出系统费貌似学校付)没我的份了吧。”辅导员无关痛痒地说了一句“去晋江啊”。是的,当时也有福建晋江的学校来招人,可是出系统费要自付啊。 工作单位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定了下来。至少有工作单位了,有人要了。接着是招聘单位的校长请我们吃饭,那一天我才知道班里还有三位也去了,其中一位问我为啥要去这个地方,我说没有选择啊。我的一个湖南的同学直接对我说:“那学校你也去,那个学校的图片是电脑合成的。”我没理他,合成的就合成的吧,至少有个地方去了。后来,我们去实地考察了一下学校,那个图片上的学校确实还没有建成,但是最终也确实建成了图片上的模样(这也不算骗我吧,总得给人家一点准备时间吧)。 毕业,毕业了。我像一条鱼一样被风吹着,汇入了工作的大海。不知前路到底布满了多少酸甜苦辣。 忘记了是六月的哪一天收拾的东西,哪一天离开的学校,只记得东西已经装上车了,几个同学追到车上来送我,当时的我趴在上铺,一下子就哭了,其实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很少与人交际,所以人缘并不是很好,但是本人还算善良,所以只要与我交往的,觉得本人还算真诚。看着追着来送我的同学,那颗还算真诚的心一下子又涌出了真诚的眼泪。 再见,我的大学!再见,我的真诚的朋友!再见,我的学生时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